百万年前头骨化石改写人类家谱
文章导读
一件百万年前破碎的湖北头骨化石,如何颠覆人类起源认知?科学家采用高精度CT扫描和创新数字重建技术,复活了“郧县人2号”化石,揭示出与神秘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这一发现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亚洲古人类的分化时间大幅推前至远超化石记录,与基因组数据高度吻合。头骨脑容量惊人超1100毫升,融合原始额骨与进步后脑颅特征,成为构建全新人属演化树的关键校准点。研究发表于《科学》,澄清了100万至30万年前人类演化的迷雾,证明亚洲中更新世化石如大荔、金牛山标本均属龙人支系,与智人共享最近祖先,未知远多于已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对一件出土于中国、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重新分析后,揭示出一个与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更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与这一亚洲古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大幅推前。
近年来,随着古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人类化石标本被陆续发现和命名。其中不少被正式命名为人属的新物种——包括纳勒迪人、吕宋人、巨颅人,以及此次研究聚焦的龙人。
然而,这些新发现化石之间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它们与已知人类物种——如智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直立人等——如何联系,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这件被称为“郧县人2号”的头骨化石于1990年发现于湖北省郧县(今十堰市郧阳区)。
由于化石出土时已严重破碎变形,研究难度极大,最初主要依据其古老年代将其暂归为直立人。郧县人2号不仅有可靠的地质年代测定,更是百万年前极为稀少的人类遗存,对厘清人类演化谱系具有关键意义。
研究团队采用高精度CT扫描与结构光表面扫描技术,清晰识别出郧县人2号化石中的裂隙、矿物填充和未变形的骨片,随后通过创新的数字重建方法,根据解剖结构和几何形态学标志点,以虚拟方式完成了头骨的精细拼接。
研究团队还开发出一套新型统计方案,通过随机引入误差进行了上万次模拟,以检验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解决了古生物学中长期存在却难以验证的关键问题。结果显示,郧县人2号在系统发育树中的位置始终稳定。
重建后的郧县人2号头骨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交融的形态:低平的额骨和突出的吻部类似更古老的直立人或海德堡人;而扁平低矮的颧骨、更宽的后脑颅以及较大的脑容量,则与龙人以及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等地出土的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相似。这件百万年前的头骨脑容量竟超过1100毫升。
研究团队以郧县人作为关键校准点,构建出全新的人属系统演化树,并推算出各个人类支系的分化时间。
研究发现智人、龙人和尼安德特人这三支的分化发生得非常早,虽然早于目前化石记录所示,但与基因组数据推测的结果高度吻合。
根据这一新的谱系框架,亚洲地区多数中更新世人类化石——包括大荔、金牛山、华龙洞、许家窑、夏河、澎湖及丹尼索瓦洞穴出土标本,以及发现于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的龙人正型头骨——都可归入龙人支系。该支系与智人拥有最近的共同祖先。
郧县人化石帮助科学家澄清了100万年至30万年前这段“中间时期”的人类演化迷雾,指示出关于人类的起源,未知的远比已知的要多。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郧县人生活场景复原图
郧县人2号头骨复原过程
人属系统演化树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