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甘棠箐遗址出土30万年前木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团队在云南江川县甘棠箐遗址发现30万年前35件木器及大量文化遗存,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木器实物。遗址特殊的地质条件保存了大量有...
关键古蛋白和古DNA证据阐明近完整头骨哈尔滨古人类是丹尼索瓦人
遗传意义上对现今东亚和大洋洲人群有贡献的古老型人类丹尼索瓦人是谁,这是丹尼索瓦人发现15年来最重要的国际难题之一。针对这一难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科研团队与河北地质大学季强科研团...
青藏高原“幽灵祖先”与南亚语系族群遗传起源获揭示
青藏高原人群的遗传起源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幽灵祖先”长期以来缺乏直接来源的代表性人群。此外,南亚语系族群的起源和扩散模式也存在争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团队和云南省文物考...
新发现的始祖鸟标本揭示恐龙向鸟类演化关键线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胡晗与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副教授Jingmai O’Connor共同带领的中美科研团队,联合报道了最新问世的第14件始祖鸟标本——芝加哥始祖鸟(Chicag...
古椎鱼演化之谜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带领的中澳研究团队首次在苏格兰以外地区报道了神秘的早期脊椎动物“古椎鱼”属化石,并命名为南方古椎鱼(Palaeospondylus australis...
科研人员命名两类新的恐龙属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两个新物种即凌源中华鸟龙(Sino...
科学家发现珠江源头正式报道的第一鱼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上以封面文章发表了关于中泥盆世沟鳞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报道了在...
迄今最古老鸟类化石发现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
研究确认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12月8日上午,在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发布了2024年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果。此次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余...
古DNA研究揭示人类对开菲尔乳酸菌的应用、传播和驯化历史
食品发酵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实践的行为。不同人群文化对食品发酵有不同的偏好。生业模式的转变、农业发展与发酵技术的演变相关。发酵奶制品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发酵食品。尽管人类食用发酵奶制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