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破解乌尔曼类型反应机理 乌尔曼反应是最被广泛使用的铜介导的偶联反应之一,以出色的底物普适性,应用于碳碳和碳杂键的构建。然而,反应中铜的氧化还原机制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广为接受的机理是,假设为铜(I/III)循环,但在真实反应...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300
上海交大牟怡教授、博士生蓝剑锋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牟怡与博士生蓝剑锋在新闻传播学高水平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25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从“ 机事” 到“ 机心”:“ Z 世代” 与智能技术的深度意义交互及其数...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560
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 | VenusPod蛋白质序列数据集 一、背景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AlphaFold,标志着生命科学正从“实验驱动”向“数据与计算驱动”的“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范式演进。现有蛋白质和酶的数据库在深度、广度和功...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600
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首次在国际计算机教育领域会议SIGCSE TS发表长文 2026年2月18日至2月21日,第57届ACM计算机教育研讨会(ACM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Technical Symposium, SIGCSE TS 2026...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490
上海交大郭旭涵、苏翼凯团队微型计算光谱仪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高度敏感性,其行为表现出显著的随机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在大多数实际应用中往往被尽量避免。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混沌所固有的随机特性反而可被转化为一种优势资源,用于支持特定目标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650
科学家发现能量消耗调控的新型关键神经元机制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挑战。体重稳态依赖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动态平衡,而目前常用的饮食控制和药物干预主要通过限制能量摄入来发挥作用。该策略常导致体重反弹,长期疗效有限。解析能...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60
中国科大在一维极化子超晶格精密探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单分子科学团队利用基于扫描探针的“多合一”综合物性表征技术,结合在位表面合成技术,在n型掺杂的单条聚合物中实现了一种准粒子—极化子的超晶格结构,并揭示了其高度耦合的晶格畸变、多带电荷密度波与...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960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付英双教授团队发现原子尺度的本征螺旋磁序 近日,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付英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题为《单层和双层NiI2中螺旋磁性的原子级尺度自旋分辨成像》(Spin-resolved imaging of...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7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姚唐团队在旅游管理领域国际顶刊Tourism Managemen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通讯员 艾梦囡)9月23日,北航经管学院副教授姚唐(唯一通讯作者)领衔的跨校研究团队,在旅游管理领域国际知名期刊Tourism Management在线发表题为“Two sides to every...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930
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升级亮相 近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联创的农业科学发现大模型发布系统在会上升级亮相。该模型继今年6月首次发布后...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960
南京大学基于连续体束缚态实现热辐射涡旋 光学涡旋,如相位涡旋和偏振涡旋,自发现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产生光涡旋的方法。其中,以偏振涡旋为特征的连续体束缚态已被用于实现涡旋激光、涡旋光束等。到目前为止,偏...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56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曹玮课题组在Cell Biomaterial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硒黑素精巧的胃肠道动力学预防辐射损伤 辐射引起的肠道损伤是腹部和盆腔癌放疗中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迄今为止,口服放射防护剂仍然极为罕见,因为恶劣的胃肠道环境会使药物变性。黑色素是一种天然聚合物,因其潜在的辐射防护特性而受到关注。然而,天然黑色...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980
武汉大学杨培华课题组在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集轩)近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设计阳离子-两性离子共...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80
南京大学李涛、祝世宁团队发表综述:光子学中的人工规范场 近日,南京大学李涛教授、祝世宁院士团队与香港大学张霜教授等合作者发表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光子学领域人工规范场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规范场最初作为经典电动力学的数学重构被提出,如今已发展成为物理学...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390
研究提出固态锂电池界面调控新方案 固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视为下一代储能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传统固态电池中,离子传导与离子储存功能分别由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承担,导致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界面难...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110
南京大学李涛、祝世宁团队:基于薄膜铌酸锂的可寻址动态超构表面光场调控 近日,南京大学李涛教授、祝世宁院士团队在薄膜铌酸锂平台上取得新进展,通过铌酸锂调制器构成的电光开关与片上集成超构表面网络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超构表面技术动态调控能力弱、信息容量低等核心瓶颈,实现了可...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810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谢永乐团队提出空间转录组基因表达预测新方法 近日,自动化工程学院谢永乐教授“电磁与声波测量”团队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AI in Medicine实验室(AIM La...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230
清华大学电机系联合研制的兆瓦级高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试飞成功 9月19日至21日,清华大学电机系与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空风力发电系统——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SAWES),在新疆哈密淖毛湖...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1,0320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崔春华教授团队揭示水氧化还原化学突破电催化界面限制 9月22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崔春华教授团队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ulk water redox chemistry enables rad...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090
研究发现RIPK1/RIPK3淀粉样纤维跨细胞传播诱导细胞坏死新机制 程序性坏死作为独立于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执行坏死功能的核心蛋白质机器,是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与RIPK3共同组装形成...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50
嫦娥六号就位光谱探测数据揭示月表及次表层水分布特征 此前研究认为,月球水来源有三种可能——太阳风氢离子注入、彗星或陨石撞击引入和月球原生水。其中,太阳风氢离子注入是月表水的重要来源,但太阳风驱动月表水形成与分布的机制和演化过程,尤其是月表以下次表层水分...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860
研究揭示气候与地形对洲际土壤有机碳分布的控制作用 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关键,但关于中国东北黑土区(NEC)和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区(MNA)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尚不明确,影响跨区域碳管理与精准保护的科学支撑。 中...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50
上海交大王如竹ITEWA团队提出空气取水走向商业化的热泵技术平台及市场发展路径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领衔的ITEWA创新团队解析了空气取水的热力学最小能耗,并与在售产品的实际性能与市场表现进行对比评估,进一步提出了“热泵技术耦合冷凝、吸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970
哈工大贺强团队在纳米机器人靶向治疗胶质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梁英爽 程艳芳/文 程艳芳/图)近日,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贺强教授团队在胶质瘤精准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以《自寻的脂质体纳米机器人主动靶向治疗脑胶质瘤》(A Self-Hom...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04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0)园艺学院徐凌飞教授团队利用梨属不同种资源揭示苯乙酮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揭示苯乙酮类物质的完整生物合成途径 近日,园艺学院徐凌飞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题为“Naturally impaired side-chain shortening of aromatic 3-ketoacyl...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390
宽角非共线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原型机研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张江实验室合作,在基于宽角非共线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系统(WNOPCPA)技术的原型机研制方面取得进展。 此前,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的发展,得益于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和光...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76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1)植保学院孙丽英教授课题组在病毒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植保学院分子病毒学研究团队孙丽英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Viral RNA Silencing Suppressor Modulates Reactiv...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790
科研人员提出麦穗表型解析新方法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麦产量主要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但三者之间往往存在拮抗作用,难以同时提高,解析穗部结构特征对于揭示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