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固态电池的致命瓶颈——锂离子迁移效率低、电导率差,能否一招破解?武汉大学杨培华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重磅揭示:首创阳离子-两性离子共聚物电解质,通过阳离子基团精准锚定阴离子提升锂离子选择性,磺酸根基团强力促进锂盐解离,一举突破传统材料电导率与迁移数难以兼顾的困局。实测软包电池稳定驱动无人机,为安全高能固态电池商业化铺平道路。15秒读懂这项颠覆性设计,抢占下一代能源技术先机!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集轩)近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了集成电路学院杨培华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设计阳离子-两性离子共聚物电解质,实现了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与锂离子选择性的性能突破,论文题目为“Cationic-Zwitterionic Polymer Electrolytes with 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and Lithium-Ion Selectivity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肖托与鲜靖林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安徽工程大学闫文其博士、武汉大学刘抗教授及杨培华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良好的界面相容性及易于规模化加工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的电解质材料。高阳离子选择性电解质能够有效降低浓差极化,抑制枝晶生长,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然而,传统聚合物电解质普遍存在锂离子与阴离子共同迁移的问题,且锂离子传导高度依赖极性官能团,导致电导率和迁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虽已有单离子导体可提高迁移数,但由于锂离子与聚合物链段间存在强库仑作用,其离子电导率往往受限。如何在高离子电导率与高锂离子迁移数之间实现兼顾,仍是当前聚合物电解质走向实用化的关键难题。

在本研究中,通过原位聚合离子液体和两性离子单体,构建出一种新型阳离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在该设计中,阳离子基团用于锚定TFSI−阴离子以提升锂离子迁移数,而磺酸根基团则促进锂盐解离并增强锂离子传输,使电解质兼具高迁移数与高电导率。基于该电解质组装的软包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无人机驱动实验。该研究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校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及学校超算中心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4027
(供图:集成电路学院 编辑:赵冀帆)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