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原子尺度下磁性竟会如螺旋般舞动?华中科技大学付英双团队首次在单层和双层NiI₂中实现螺旋磁序的原子级成像,揭开二维材料中非共线磁结构的神秘面纱。利用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他们不仅证实了无外场下的自发螺旋排列,还发现单双层间周期与方向的显著差异,并通过DFT计算完美验证。更惊人的是,螺旋磁畴可在磁场下集体翻转,呈现可调控的双稳态。这项突破为二维磁学和下一代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关键基础。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付英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题为《单层和双层NiI2中螺旋磁性的原子级尺度自旋分辨成像》(Spin-resolved imaging of atomic-scale helimagnetism in mono- and bilayer NiI2)。物理学院博士生缪茂朋、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刘南舒为共同第一作者,付英双和人民大学季威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团队成员张文号副教授等参与了相关工作。
在二维体系中探索本征磁序对理解低维度下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推动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微型化至关重要。非共线磁序因其独特的自旋纹理,以及与自旋极化电流间的高效作用,成为自旋电子学应用的理想候选。然而在二维范德华磁体中探测非共线磁序的研究极为有限,这是由于一方面其形成需复杂的磁相互作用竞争(如Heisenberg交换作用与反对称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竞争);另一方面传统磁探测技术(如中子衍射、磁圆二色谱)要么不适用于超薄膜,要么难以达到原子级分辨,从而无法精准确定非共线自旋传播矢量。
图1:NiI2单层中的螺旋磁序
付英双团队选择磁基态长期存在争议的单层NiI₂作为研究体系,利用Fe针尖进行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SPSTM)表征,在无外磁场条件下观察到清晰的自旋条纹图案;当施加外磁场时针尖磁化方向改变,条纹图案会发生连续偏移但周期不变,且偏移方向与磁场极性相关,这一特征明确证明条纹图案源于螺旋磁序(图1A-C),分析显示条纹呈现正弦波形,完全契合螺旋磁序的理论预期(图1D)。进一步测量发现单双层NiI₂的螺旋磁序存在显著差异。单层NiI₂自旋螺旋沿晶格方向传播,周期为晶格常数的4.54倍,对应的Q矢量为(0.110, 0.110, 0)(图1E,F);双层NiI₂传播方向偏离晶格方向7°,周期增至5.01倍。
为验证实验结果,团队开展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模拟不同磁构型的能量稳定性。结果显示,单双层NiI₂的螺旋磁序能量最低,且计算得到的周期、传播方向与实验观测高度一致(图2A,B)。该三角晶格体系中的螺旋磁性可以用阻挫的J1-J3模型来描述,其中Kitaev相互作用是维持磁矩在Ni-I平面内旋转的关键因素。
图2:NiI2螺旋磁序的DFT计算结果
此外,团队通过反铁磁的Cr针尖进一步验证了螺旋磁序的稳定性,并发现当磁场超过一定值时,自旋条纹图案突然反转,形成磁滞回线,且翻转场的大小与样品的面积呈线性关系(图3A,B)。这是由于有限磁畴内非整数倍螺旋周期可以产生净磁矩,从而可在磁场下产生集体自旋翻转。
图3:NiI2螺旋磁序中的双稳态
该研究在单双层NiI₂范德华晶体中实现原子尺度螺旋磁序自旋分辨成像,明确其非共线磁结构特征。不仅澄清了单双层NiI₂磁结构的长期争议,为理解其潜在的II型多铁性提供了关键依据,更为二维磁学研究与自旋电子器件研发提供关键支撑。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2868122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