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阐明蚜虫高效传播作物病毒新机制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植物的维管系统,是保障它们物质养分高效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病毒系统性侵染的最为有效的路径。为应对这种威胁,动植物均演化出了功能上高度相似的阻塞性防御机制。当病毒侵染时,动物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2150
研究在开发脓毒症治疗药物方面取得进展 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中,由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扮演了关键角色。GSDMD被激活后,其N端片段(GSDMD-NT)会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上形成孔... 科研动态 2周前03250
上海交大赵思渊教授在《历史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赵思渊在历史学高水平期刊《历史研究》(2025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人工智能与“历史学家的技艺”》。 文章指出,历史学始终在积极面对数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可能性,以计... 科研动态 2周前02630
Pt单原子催化剂低温CO氧化和谱学联用技术应用研究获进展 铂因高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单原子分散的铂催化剂,可最大化原子利用率,降低贵金属用量。目前,亟待解决其活性与稳定性等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甘涛和研究员... 科研动态 2周前02710
研究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独特适应机制 在大洋板块交界处,岩浆加热的高温海水携带着高浓度硫化氢、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从海底裂隙中喷涌而出,形成独特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热液喷口附近的生态环境对大多数动物而言过于严酷,但阿尔文虫却能在高温、高硫化... 科研动态 2周前02090
中国科大实现水下仿生多模态拓扑液晶凝胶剪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彭晨晖教授、蒋景华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冯帆教授团队合作,针对软体机器人在水下如何高效、无缆、可编程地运动这一交叉领域的核心挑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单片式、光响应的水下拓扑液晶凝胶... 科研动态 5天前0320
M87黑洞新图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科学家首次在EHT数据中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3230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发明新一代超声“显微镜”!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屠娟教授、章东教授联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景宁教授、张潇洋特聘研究员提出基于速度约束与运动补偿的超快超声定位显微成像算法,突破“分辨率极限”,并在大鼠脑、肾等器官中实现了微血管网络的... 科研动态 5天前0390
中国科大利用量子弛豫实现单分子水平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石发展教授团队与南开大学苏循成教授团队合作,在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生物传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基于量子弛豫技术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相关... 科研动态 5天前0430
北理工团队在煤矿可持续低碳转型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王兆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Location-specific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China’s coal mining ph... 科研动态 2周前03090
研究提出宇宙学尺度宇称不守恒研究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弘明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彭威禮合作,自主开发出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在初始条件中加入左右不对称(宇称不守恒)的矢量和张量信号,并发现这些信号在宇宙漫长的演化中留有可... 科研动态 2周前02660
中国科大首次观测到矢量玻色子散射中的纵向极化自由度迹象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实验组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寻找纵向极化双玻色子散射的实验研究(Ph... 科研动态 5天前0350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Molecular Psychiatry和elife发表3篇论文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衰老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Molecular Psychiatry和elife发表论文,介绍了其在脑衰老机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炎症调控机制研究和酵母... 科研动态 2周前03250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朱旺升教授课题组揭示粮食作物重要真菌病原禾谷镰孢致病新机制 9月12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朱旺升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在线发表题为“An apoplastic fungal effector disrupts N-g... 科研动态 2周前0404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星辉团队在跨尺度结构混合光刻制备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半导体制造、精密光学加工及大型光学系统的发展,纳米级定位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与科研中的关键技术。光栅干涉测量因其高分辨率、多自由度和结构紧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位移测量领域。然而传统增量式光栅... 科研动态 2周前03380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伟课题组揭示果蝇呕吐的神经机制 呕吐是一种复杂的生理保护反应,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协同工作。它通常由毒性物质摄入、药物副作用或疾病(如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等因素触发。传统上,研究人员依赖药理学方法来探索呕吐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2530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三项人工智能医疗成果亮相服贸会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息数字人“融融”与面向医生的“AI肝胆超级医生”系统、智能口服片剂核对机、引流液智能处理装置系统三... 科研动态 2周前03720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科研团队在Nature子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文 近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薛可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子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性... 科研动态 2周前02740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刊文《数字生产力形成中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5年第8期)全文转载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刊发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钞小静、迟克涵撰写的论文《数字生产力形成中治理体系建... 科研动态 2周前02770
上海交大安渊教授团队揭示紫花苜蓿平衡生长和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安渊教授团队在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 The MsNAC73–MsMPK3 Complex Modulates Sal... 科研动态 2周前02260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团队张静宇团队获第五届奥林帕斯先锋奖 9月12日,在2025全球数据存储教授论坛上,第五届“奥林帕斯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我校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周可教授团队、张静宇研究员团队分别荣获“奥林帕斯先锋奖”。 周可团队获奖成果为“高效缓存管理... 科研动态 5天前0940
上海交大吕兴才教授团队发文综述可持续航空燃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近日,吕兴才教授、阮灿博士在航空领域期刊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上发表综述论文“Towards drop-in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 科研动态 2周前03050
华中科技大学高义华教授团队开启锌离子/铵离子高效存储的高熵效应范式 9月12日,能源领域的重点权威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物理学院高义华教授领导的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为“开启Zn2... 科研动态 5天前091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上威课题组在《新植物学家》杂志发表综述,阐释植物光信号传导机制 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更是其感知环境、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信号。植物通过一类名为“光敏色素”(phytochromes)的蛋白质受体感知红光与远红光,从而调控种子萌发、幼苗去黄化、开花时间... 科研动态 2周前02520
华中科技大学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JureRavnik教授在机械学院讲授研究生课程 (通讯员 杜艺朦)9月7至14日,我校客座教授、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JureRavnik教授,来访机械学院开展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 Ravnik线下讲授了8学时的《高端装备流体力学》研究生课程。该课... 科研动态 5天前0740
用光学生成图像,几乎0耗电,浙大校友一作研究登Nature 本文转自机器之心 见过省电的模型,但这么省电的,还是第一次见。 在 《自然》 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Shiqi Chen 等人描述了一种几乎不消耗电量的 AI 图像生成器的开发。 ... 科研动态 7天前07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8)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真菌的新型基因组防御机制 TRISS 近日,植保学院刘慧泉教授团队在引发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基因组防御系统:“串联重复诱导的有性沉默(TRISS)”,这是该团队继2016年发现真菌A-to-I mRNA编辑现象以来... 科研动态 2周前029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9)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FAR5-TaFAR3分子模块的自然变异调控小麦叶片蜡质合成及抗旱性的作用机制 近日,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在 New Phytologist 上发表了题为“TaFAR5-TaFAR3 module regulates cuticular wax biosynthesis an... 科研动态 2周前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