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科技创新成果亮相二十五届工博会 (通讯员 丁美竹)9月23日至9月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210
二氧化碳制可持续燃料研究获进展 借助绿色氢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航空煤油等可持续燃料。乙醇是化工基础原料及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过程中。但是,相关的乙醇合成催化剂研发工作面临挑战。 前期,中国科学院上海...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90
上海交大杨斌团队发表用于狭窄管道环境探测的超声微型机器人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感知与生物医学微系统实验室杨斌研究员团队,针对微型狭窄管道环境探测,提出了一种超声微型机器人设计,相关成果以“An Ultrasonic Mic...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210
科研人员开发出RNA基础语言模型 在真核生物中,RNA转录、剪接、翻译和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受到顺式调控元件、RNA结构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解析RNA多层次调控,对研究基因表达分子机制和设计RNA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调控复杂和数...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340
FAST银道面中性氢巡天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新疆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银道面中性氢巡天启动试观测,基于新扫描模式获取的巡天数据取得新突...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20
湖南大学梅杨教授团队揭示血液罕见病发病潜在新机制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是一类罕见的代谢性血液疾病,病人因亚铁螯合酶(FECH)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血红素合成受损以及底物原卟啉(PPIX)在皮肤、肝脏等组织器官中的积聚。原卟啉具有光敏性,经阳... 科研动态 3周前03050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宋春旭副教授课题组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发rhizoSMASH生信工具 解读植物根际生命共同体根际对话密码 植物会将部分光合作用产物以分泌物的形式释放到根际土壤,用以吸引并调控微生物群落。9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宋春旭副教授课题组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Marnix H. Medema教授课题组合作...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160
中国科大利用机器学习与经典通信实现高效纠缠检测 近日,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柳必恒研究组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奥地利科学院等合作单位,在量子纠缠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经典通信策略,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量子纠缠验证。成果以...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110
武汉大学袁荃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纳米研究奖 (通讯员化苑)9月20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上,“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纳米研究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获此殊荣,陈小明院士和郭子建院士为...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490
清华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牵头编制的《电解水制氢系统功率波动适应性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同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起草的GB/T 46104-2025《电解水制氢系统功率波动适应性测试方法》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发布,并将于2025年12月1日起实施。 ...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9600
研究揭示蛋白高阶特征的适应性趋同演化 趋同演化是生物演化中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演化生物学研究致力于探索表型趋同背后的分子适应性演化机制。传统研究方法聚焦于蛋白序列中单个氨基酸位点的趋同变化。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没有明确的位点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65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遇赫研究组揭示中国家猪的起源传播与人群互动过程 2025年9月2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功能研究与操控全国重点实验室遇赫研究组联合国内外合作团队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Ancie...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200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陈华富团队在Information Fusion期刊发表大脑视觉信息表征研究成果 近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华富团队在人工智能权威期刊Information Fusion (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5.5) 发表了大脑视觉信息解码研究成果,题为“MFA-NRM: A n...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470
MW级高温固体颗粒储热中试研究取得新进展 储热技术凭借其长时、灵活、成本低、安全性高、寿命长等优势,已成为新能源领域实现高效、低碳、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经济性、技术成熟度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具备竞争力。特别在大规模能量调度和电网稳定性方面...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740
研究发现蜱–病原体–微生物组互作规律 蜱作为病原媒介,能够将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原体传播给人类和动物。有研究发现,蜱携带的微生物高度复杂且种间微生物组多样性差异显著,生态地理因素与蜱遗传变异可能共同影响蜱传病原体分布。为挖掘蜱微生物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150
百万年前头骨化石改写人类家谱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对一件出土于中国、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重新分析后,揭示出一个与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密切相关的新演化支系——“龙人”,更将现代人、尼安德特人...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380
新型仿生纳米喷雾实现精准抗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光响应靶向识别的新型仿生纳米喷雾,实现了生物膜中智能化精准高效抗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学报(Acta Biomateri...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390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微型化紫外光谱仪芯片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孙海定教授iGaN实验室,联合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微型化紫外光谱仪芯片,并实现片上光谱成像。该芯片基于新型氮化镓基(GaN)级联光电二极管架构,并与深度神经...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70
人文学院党君华教授在国际顶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 运动想象的神经机制一直是体育训练和康复干预领域的前沿问题。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是指在没有实际动作的情况下,通过大脑模拟运动过程,从而激活与真实运动部分重叠的神经通路。这种方法在运动员...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320
猪蓝耳病继发细菌感染之谜揭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免疫与代谢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猪在感染蓝耳病病毒后容易引发细菌继发感染的关键机制,为解决这一困扰猪养殖业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防控思路和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570
自筛型微藻可显著提升畜禽养殖污水净化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学监测所成功筛选出能提高奶牛场污水处理效果、加速蛋白产出的藻株。相关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 微藻技术为奶牛场污水处理提...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080
武汉大学邓鹤翔团队实现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的莫尔超堆叠 (通讯员化苑)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邓鹤翔教授团队在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通过单晶剥离结合...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110
上海交大唐山团队通过催化交替共聚制备具有可按需回收的机械力响应性环烯烃共聚物 近日,上海交大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唐山课题组在具有可控回收性的聚烯烃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报道了一种催化实现乙烯与双环环丁烯单体的交替共聚反应,成功制备出机械力响应性环烯烃共聚物. 该项研究成果以...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490
南开团队在白血病药物治疗临床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 杜静静)9月24日,《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药学院杨光教授团队在t(8;21)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靶点...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460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学军和刘茂甸课题组发文揭示人类活动与气候扰动正在加速全球最大海洋汞汇的释放 汞是全球性剧毒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大量富集,进而威胁人类健康。海洋沉积物作为汞的最终封存场所,被认为可永久隔离这一危险元素。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海洋汞汇,大陆架沉积物中的汞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加速释放危机...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190
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学院Jonas KAHN教授在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数学科学学院Jonas KAHN教授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Guillaume BLANC 博士和巴黎萨克雷大学Nicolas CURIEN教授合作,在顶级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540
东南大学发布我国首款量子计算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 (记者 王璐 孙艳)近日,东南大学在量子计算核心软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发布了国内首款集成多场景应用的量子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东南・云霄”。该平台的发布,旨在破解当前量子计算推广应用...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7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李孟华教授撰写的绵羊研究英文专著全球出版发行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孟华教授与团队博士后Hosein Salehian Dehkordi联合撰写的英文专著DOMESTIC AND WILD SHEEP: Origins, Gene...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760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自超、张战营团队揭示COR1基因调控水稻粒长与粒重的分子机制及育种应用价值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联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经济价值。籽粒大小(粒长、粒宽、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核心农艺性状,兼具“库容量调控”与“外观品质影响”双重功能。持续解析籽粒发育...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390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揭示玉米杂种优势的转录“蝴蝶效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付俊杰研究员和李明顺研究员,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