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细胞外囊泡数据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开展多学科数据交叉合作,共建细胞外囊泡数据库。相关成果以EV-COMM: A database of interspecies and intercellul...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80
天津大学校属企业研制成功国际领先细菌内毒素自动凝胶测定仪 (天大天发公司供稿)日前,天津大学校属企业天津市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所联合自主研发的“ET-96AT细菌内毒素自动凝胶测定仪”成功问世,该项产品填补了细菌内毒素凝胶法自动检测仪器...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8660
研究揭示两极冰盖不对称演化对全球气候的重大影响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冰盖和北极海冰加速消融,而南极冰冻圈消融幅度相对较小,仅在近年出现较大幅度消融。这种不对称的冰盖演化对包括全球温度和海平面变化在内的全球气候影响被严重低估。 8月1日,中国科学院...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60
上海交大何小刚团队:粲重子衰变或为宇宙物质起源提供线索 宇宙中物质远多于反物质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困扰着科学界,被称为著名的“物质起源之谜”。粒子物理中的电荷宇称(CP)破缺机制被认为是解开这一宇宙之谜的重要关键,为此科学家们持续通过各种实验渠道积极寻找新的C...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650
科学家发展出新型三维共价有机框架 助力实现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锂(Li)金属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和低电化学电位,被广泛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循环充放电过程中活性锂的持续消耗,导致锂金属电池库仑效率低、循环寿命短。在锂负极上构建人工固态...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50
南开团队开发基因工程菌-声动力协同系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通讯员 郭重)近日,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在肿瘤声动力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发了一种结合基因工程菌与聚合物声敏剂的超声赋能智能生物治疗系统,旨在触发多维免疫级联反应以实现强效抗肿瘤免疫治疗。该研...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40
营养与健康所发现SMARCA5蛋白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5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MARCA5 reprograms AKR1B1-mediated fruc...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40
中国科大实现光量子芯片间量子受控非门隐形传输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互联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任希锋教授研究组首次成功实现了两个光量子集成芯片之间的量子受控非门(CNOT门)隐形传输。该成果于7月8日发表在物理学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630
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的绿色技术而备受关注。但是,CO2RR的效率和选择性受到传质的影响。在电极表面,二氧化碳的传质能力决定反应物的供应效...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20
微生物所设计出新型猴痘mRNA疫苗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与研究员王奇慧团队,在eBio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hain A35R-M1R-B6R trivalent mRNA vaccines...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20
结构功能一体化高温耐磨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陶瓷润滑耐磨材料是解决(超)高温等苛刻环境润滑与磨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陶瓷润滑材料通常在陶瓷基体中引入固体润滑来实现特定条件下的减摩和抗磨性能,但固体润滑剂的引入极大破坏了基体连续性,从而影响材...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10
利用DNA糖基化酶实现水稻嘧啶碱基高效编辑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利用DNA糖基化酶实现了水稻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高效编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2,8610
宁波材料所等发展出n-i-p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具有开发面向效率大于30%光伏组件的潜力,是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硅太阳能电池采用晶体硅电池技术。这一技术兼具高效率、成本效益和大规模生产...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10
天津工生所解析富硒蛋白生物创制及机制 硒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抗氧化防御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硒以多种形态存在,如硒化物、元素硒、亚硒酸盐和硒酸盐。而非毒性的硒存在于硒纳米粒子、硒蛋白和硒酸盐多糖中。 微生物具...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610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在极端野火事件归因与影响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张永光教授课题组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评估了2023年加拿大极端野火的空前规模、主要驱动因子以及对永久冻土产生的影响。2023年加拿大横跨东西海岸的野火燃烧了空前的13...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2,8600
南京大学余林蔚教授团队基于“液滴阶跃”生长动态可靠制备超细-超短晶硅纳米线沟道高性能薄膜晶体管器件 具有高开关比、低亚阈值摆幅的高性能薄膜晶体管 (TFT)器件,是开拓新一代大面积高清显示、柔性电子/传感和脑机接口应用的技术关键。其中,超细、超短晶硅纳米线沟道,由于具有良好的栅控和大电流驱动能力,成...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8600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体制机制研究”开题 5月24日上午,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体制机制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奇受邀担任开题专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2,8590
水稻抗病性受病毒和微生物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参与调控寄主根际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水稻抗病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Microbiome...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590
纤维素基固态电解质研究获进展 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强度、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纺织、造纸、生物医用、包装、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应用。纤维素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在二次电池固态电解质(SSE)中展现...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90
研究发现水平转移的真核生物基因在原核受体中的功能激活机制 水平基因转移是远进化距离的基因转移及融合事件。水平基因转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频繁发生,对原核及真核生物的进化做出贡献,是成功的天然生物工程改造实例。相关研究及创新机制的发现将推动合成生物学的理论创新和技...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590
附一院发表卒中精准治疗临床研究成果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降低致残率的核心治疗手段,但静脉溶栓后往往仍有部分患者面临瘫痪风险,溶栓后抗血小板治疗何时开展、选择何种药物,何时使用药物,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这也是困扰卒中治疗的临床痛点...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580
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两种铌钪新矿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包钢(集团)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学等合作,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发现两种铌钪新矿物,并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正式批准,被命名为鄂博铌矿和翟钪闪石...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8580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张立强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 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持续加剧的气候变化正深刻改变着全球陆地表面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而引发陆表反照率(albedo)的变化。传统观点认为全球陆表反照率的变化及其在调节气温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然而,全球陆...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2,8570
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及影响评估有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评估站点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探讨现有全球土壤水分站点在卫星数据...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70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南开共话AI时代统计学科发展新路径 (通讯员 兰佳莉 张志扬 摄影 林智琪)3月23日下午,哈佛大学统计系终身教授刘军、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教授姚琦伟做客南开公能讲坛,以“AI浪潮下的统计思考”为题,与南开师生展开深度学术对话...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2,8550
东北地理所关于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虽然仅开垦百余年,但东北黑土层厚度已降至30cm左右。黑土变薄、变瘦的原因在于土壤侵蚀,尤其是沟道侵蚀加剧了土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区约有66...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50
重建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活动强度研究获进展 敦煌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当前,敦煌面临着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带来的多重问题,其中频发的沙尘天气直接影响敦煌的生态安全以及莫高窟和阳关等历史文化遗...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50
研究采用电子密度调控策略提升磁性催化剂的肿瘤治疗效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与张欣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技术,研发出新型碳包覆铁酸镍纳米催化剂(NFN@C),并发现NFN@C在抗肿瘤治疗方面...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40
生物物理所揭示多巴胺再摄取分子机制和低成瘾风险药物作用机制 多巴胺是一种被深入研究的“快乐”神经递质。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能够激发人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它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合成,释放到突触间隙后,激活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30
海绵动物早期演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海绵动物通常被认为是动物界中最原始的类群。分子钟研究推测海绵动物的起源时间距今约7亿年,而寒武纪之前的海绵化石稀少且存在争议。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带领的早期生命研究国际合作...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