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何哲陟团队论文荣获DAC 2025最佳论文提名奖 上海交通大学何哲陟副教授团队在DAC 2025会议上取得两篇论文入选,其中一篇关于三维点云的KNN存内计算加速架构PICK获最佳论文提名奖。DAC 2025共收1862篇论文,录用420篇,提名7篇最... 科研动态 4周前0200
武汉大学【学术前沿动态】2025年中国内地学者CNS发文报道(三) 美国Cell(《细胞》)、英国Nature(《自然》)及美国Science(《科学》)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三大科技期刊,发表于这三大期刊的论文简称CNS论文。 2025年5至6月,中国内地学... 科研动态 2周前0180
西安交大药学院科研团队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张彦民教授团队通过CRISPR/Cas9全基因组筛选技术首次发现锌指蛋白ZNF27是肝癌瑞戈非尼治疗耐药的核心驱动基因。研究结合蛋白组学与乳酸化修饰组学分析,揭示ZNF27通过促使P... 科研动态 4周前0190
研究鉴定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离子通道 研究人员揭示了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E蛋白作为离子通道的结构基础和功能特征。通过核磁共振、单通道电生理及突变分析等手段,团队发现MERS-E蛋白可通透阳离子,并具有两个孔道收缩位... 科研动态 4周前017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首期培训班结业 文章导读 为何中国农业技术在巴基斯坦学员中引发“抢课”热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次迎来5名巴基斯坦基层农技骨干,开启为期数月的在华“充电”之旅。从旱作农业到智慧灌溉,从田间试验到病虫害防控,他们究竟学到... 科研动态 2周前0120
研究解析铁皮石斛多糖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 铁皮石斛中的甘露聚糖具抗氧化、调节免疫力及改善II型糖尿病等作用,但其生物合成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研究团队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鉴定出转录因子DoWOX4可直接激活甘露聚... 科研动态 4周前0140
墨子巡天望远镜发布银河系分钟级监测早期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变星研究团队利用我国新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对银道面开展了分钟级高频采样观测,新发现多例具有快速光变的罕见变星,包括脉动白矮星和白矮星椭变双星等。此项工作不仅证实了墨... 科研动态 4周前07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问题24h在线解答:分析测试中心推出AI问答智能体“分析测试助手” (通讯员 张旭东)为助力科研攻关、提升分析测试服务效能,分析测试中心联合网络信息中心,正式推出“分析测试助手”问答智能体。该平台整合了中心技术人员的专业经验,面向电镜、力学、化学、物理等大型仪器设备... 科研动态 4周前0180
手性有机锡氧簇诱导非手性荧光团实现可调圆偏振发光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林启普和张健课题组,成功构建了三对手性有机锡氧簇,通过轴手性BINOL配体及C-H…π相互作用形成类似DNA双螺旋的超分子聚集体。研究采用原位掺杂技术,将非手性荧光染料引入... 科研动态 4周前0270
中国科大提出二维方晶格交变磁体设计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团队武晓君研究组近日在交变磁体材料设计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系统研究二维方晶格材... 科研动态 4周前0320
电子科技大学:育引7人入选2025年国家“博新计划” 电子科技大学有7名博士后入选2025年度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涵盖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博新计划”自2016年起设立,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8万元,资助期2年,并可额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8...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40
中国农业大学 | 园艺学院任华中、刘兴旺课题组破解黄瓜果霜形成之谜:CsLsi2 基因是关键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任华中、刘兴旺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发表研究论文,揭示CsLsi2基因为控制黄瓜果霜形成的关键因子。该研究通过正向遗传方法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20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铁峰和蓝晓程团队在炔烃选择性加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铁峰和蓝晓程团队近期在炔烃选择性加氢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开发出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和液相加氢新工艺,并提出非石油路线制乙烯的高附加值产业链技术。团队整合多项技术,攻克乙炔/一氧化碳浓...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3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沈欣炜团队在海上风电制甲醇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沈欣炜团队在海上风电制绿色甲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系统评估了欧洲主要港口采用海上风电驱动的绿色甲醇原位生产与加注系统的可行性与经济竞争力。通过数学优化模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10
山东大学博士生刘晓航在《文学评论》刊发学术论文 《文学评论》2025年第4期刊发了文学院博士生刘晓航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荷花淀〉是如何写出的——论孙犁从晋察冀到延安的文学转变》(起止页码:26-35)。 论文指出《荷花淀》的诞生及其展露的艺术特... 科研动态 4周前0330
天文学家首次揭示温热原子云中的复杂丝状网络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利用FAST在银河系外围发现超高速云G165内部存在由超音速湍流主导的复杂丝状结构网络。G165距离地球约5万光年,以每秒300公里高速运行,几乎不受恒星辐射与...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5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毛志勇/陈御团队综述人类寿命多样性及DNA修复的比较生物学研究进展,成果发表于《衰老研究评论》 毛志勇/陈御团队在《衰老研究评论》发表综述,探讨DNA修复与人类寿命多样性的关系。文章指出,DNA损伤随年龄累积,导致衰老及疾病,并强调人类在衰老速率和寿命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生物学视角分析D... 科研动态 4周前0320
武汉大学专家学者共议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 (通讯员朱承基、石川)7月12至13日,2025网络空间安全学术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以“网络空间安全新趋势、新模式、新业态”为主题,共设置1场主论坛、12场专题论坛及2场圆桌对话。百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 科研动态 4周前0260
武汉大学宋恒课题组与刘文博课题组在酶促季碳手性中心构建领域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化苑)近日,国际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刊发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宋恒课题组与刘文博课题组关于酶促季碳丙二腈去对称化的最新研究论文,题为“Enant... 科研动态 4周前0220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在国际顶刊JAMA正刊发表评论文章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近日在国际顶刊JAMA正刊发表评论文章,首次以独立单位身份取得该成就。文章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郝文东博士担任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围绕新冠疫情中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在...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20
武汉大学郭存兰课题组报道卟啉超分子笼光响应电荷传递新进展 (通讯员曾家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郭存兰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题为“Supramolecular S... 科研动态 4周前0370
武汉大学孟小亮教授课题组在城市收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通讯员张艳)在全球城市化浪潮中,城市收缩(Urban Shrinkage)已成为重大问题与挑战。近日,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孟小亮教授联合美国东密歇根大学YichunXie教授等,在Nature旗... 科研动态 4周前0190
雅鲁藏布江流域滑坡空间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全球地质构造复杂、滑坡频发的区域之一,长期缺乏系统研究。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苏立君团队通过遥感解译与野外校核,首次完成该流域大型滑坡编录,识别出至少2390处滑坡,总面积约1087.6平方...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20
欧亚大陆北部无雪间歇期对冷季土壤热状况影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研团队联合美、加学者,基于1966至2019年欧亚大陆北部气象站点数据,研究冷季无雪间歇期(TPSFB)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70°E以西地区TPSFB因气温升高而显著增加,推动土壤升温...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20
北理工团队在纳米剪纸-液晶复合结构光学手性动态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手性结构对圆偏振光的选择性响应长期以来是光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汪洋教授、李家方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以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科研动态 4周前0200
手性超分子多层级自组装研究获进展 袁泉子团队与施兴华团队合作提出失稳诱导手性超分子多层级自组装新策略,成功在固体表面制备出大面积、介观有序的微纳米手性结构,并揭示其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通过外部力学扰动诱发薄膜失稳,使无序分子自组装为有...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00
我国学者在嫦娥六号月壤磁性矿物及剩磁获得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金华研究员与潘永信院士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项目号4222542、42388101),利用宏观磁学、显微学和微磁模拟等方法,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的铁磁性矿物进... 科研动态 4周前0180
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二维共线磁体的分类和反常输运性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冯万祥教授、姚裕贵教授团队在磁性材料及其反常输运性质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二维共线磁体中发现一种新的磁相:在非相对论极限下能带保持自旋简并,而引入自旋轨道耦合后可出现反... 科研动态 4周前0130
研究发现自然重力线索促进人类视觉运动感知 研究发现,人类视觉系统能自动提取并利用自然重力线索,以提升对整体运动模式的感知能力。中科院心理所蒋毅团队通过五项心理物理实验,比较了自然与反转重力条件下人们对随机运动中一致性运动的辨别阈值,发现无论条... 科研动态 2周前047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译萱/高绍荣团队揭示人着床前囊胚三胚层谱系间的细胞通讯互作网络及其对滋养外胚层命运决定的重要作用,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译萱教授与高绍荣院士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研究,揭示了人类植入前囊胚三胚层间细胞通讯互作网络,并发现NRG1-ERBB3-TFAP2C信号轴在调控滋养外胚层命运中的关键作用...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