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活性物质中的集群相分离研究获进展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一群粒子如何自发形成高速集群并定向传播?中科院物理所突破性研究揭示:在环形跑道上的铁磁小球系统中,当密度超过临界值,系统自发产生“集群相分离”——一个高密度、高极化的集群在稀疏气相中定向传播。这一现象符合Toner-Tu理论预测,展现均匀体相、尖锐界面、杠杆定律、一级相变证据等特征。更令人惊奇的是,集群具有非平衡特性:类激波传播(速度超越个体平均)、粒子捕获与释放、有效温度失衡(集群温度低但速度快)。实验证明,非弹性碰撞是核心机制,通过正反馈回路实现“越密越快”,颠覆传统“越密越慢”的认知。这一发现为自然界昆虫集群和未来机器人设计提供新视角。立即阅读全文,探索集群运动的完整奥秘!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集群现象是一类特殊的集体运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工系统。以往研究通常忽略惯性效应,其动力学是过阻尼的。然而,在宏观尺度上,无论是空中的昆虫、地上的动物,还是未来大规模部署的机器人集群,惯性都在其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实验上构建了由成千上万个毫米级的铁磁小球组成,且被限制在一个水平放置的环形跑道的惯性活性物质实验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当跑道中滚珠的面积分数超过临界密度后,系统自发成核产生一个高密度、高极化的“集群”。该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在稀疏的气相中定向传播。这一新现象称为“集群相分离”,是Toner-Tu理论预测的三种群集斑图之一。该现象具有如下特征:均匀体相与尖锐界面,即集群内部和气相内部的密度和速度均匀,在交界处发生突变进而形成清晰界面;杠杆定律,即增加总密度只线性地增加集群长度,符合经典一级相变的杠杆定律;一级相变证据,即改变磁场频率观测到明显的滞后回线;相图特征,即实验明确各相的存在区域;正常粒子数涨落,即粒子数涨落是正常的(标准差与均值平方根成正比)。

同时,集群相分离展现出较多平衡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特性。一是类激波传播与粒子交换:集群的传播速度大于集群内个体的平均速度,满足Rankine-Hugoniot跳跃条件;粒子在集群前端被“捕获”,在尾部被“释放”。二是有效温度失衡:集群相中粒子运动速度更快,但其有效温度比无序的气相低一个数量级。

这一研究建立了粒子模型,通过“关闭”相互作用发现: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集群相分离形成并非必需,而关闭碰撞中的非弹性耗散,集群相分离则完全无法形成。这表明,非弹性碰撞是速度对齐和集群形成的关键。两个粒子碰撞实验揭示了正反馈回路:局部密度升高→碰撞更频繁→速度对齐更有效→形成更快的定向运动→该快速集群可更有效从前方气相中“扫入”粒子→局部密度进一步升高。这与运动诱导相分离“越密越慢”反馈机制不同。

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惯性活性物质中的集群相分离研究获进展

集群相分离现象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