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软件著作权申请198元全包
文章导读
你敢信吗?我国又一深海“神器”成功下潜4140米!中山大学“海琴”号ROV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突破6000米级技术验证,标志着“中山大学”号正式跻身国内顶尖科考船行列。它不仅能精准定位海底目标,还能长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等前沿研究。更震撼的是,它将与“海斗一号”、海洋无人机等协同作业,开启立体化深海科研新时代。深海奥秘,正被一步步揭开。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记者郑钰)8月23日,南海中沙海域,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中山大学”号正式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海琴”号完成海试后出水3

连日来,“海琴”号深海ROV完成多个潜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140米,开展了多项科考试验,实况检测了各项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开展深海试验前,这套ROV所有零部件在陆上试验环境中都通过了6000米压力测试,这次海试主要是起到验证作用。按照常规准则,基本上大部分6000米级装备通过4000米级实际海试验证后,就可判定满足全深度指标要求。 ”本航次领队、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介绍。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海琴”号在开展深海试验3

这套深海科考型ROV针对深海探测场景研发,由中山大学专项支持,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生产,加装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可实现科考船对深海科研目标的精确定位观察和样品获取,能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将助力立体化深海科学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于8月13日从珠海起航前往南海目标海域,计划航期25天。同时执行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海斗一号”的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

近期,“海琴”号和“海斗一号”将结合海洋气象无人机观测、海洋地质过程探测、深海生物生态观测、30米重力柱采样任务等科学需求在南海多个工区继续开展试验性应用。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科研人员在查看“海琴”号工作情况

据悉,“中山大学”号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自投入使用以来持续深耕深海探测领域,截至2025年7月,该船已执行23个科考航次(段)。

© 版权声明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