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实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精准快速检测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你是否担心餐桌上的肉类、水产品暗藏药物残留?一种革命性检测技术来了!中国农科院团队首创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实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荧光+比色双模式快速识别,无需大型仪器,现场即可完成精准检测。这项发表于《食品化学》的新方法,不仅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还能自校正结果,大幅降低误判风险。食品安全监管迈入即时检测新时代,从实验室到菜市场,科技正为“舌尖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标准物质创新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稀土金属有机框架的磁性复合纳米传感材料,该材料可用于荧光和比色双模式检测食品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新平台实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精准快速检测

氟喹诺酮类药物易在食品中残留,现有检测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型仪器,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

该研究开发的双模式检测平台,集成了荧光和比色两种信号,提高了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和检测灵敏度,且能实现检测结果的自校正,具备更宽的线性范围、更低的检出限和良好的回收率。此外,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研究结果为监测各种食品样品中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提供了灵敏、准确的传感平台,证实了荧光传感器在视觉多通道协同检测中的可行性,促进了荧光传感器在即时检测中的应用,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刘全吉)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5.146313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