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文章导读
宇宙最深层的秘密,或许就藏在一种幽灵粒子身上。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发布首个重大成果,刷新了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最好结果提高近一倍!这项由我国主导的超大科学装置,不仅是探索宇宙起源的“钥匙”,更在未来30年肩负着颠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使命。JUNO的首次亮相,就为人类理解物质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首个物理成果——提供了两个中微子振荡参数截至目前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6种夸克,3种带电轻子和3种中微子。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由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所描述。中微子被普遍视为通向标准模型之外新理论关键“门户”。弄清中微子质量和味混合的起源机制,是理解整个宇宙为何呈现今日面貌的核心问题之一。
团队通过对2025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theta(12)及其相关的质量参数,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中微子振荡参数的精确测量将打开检验三代中微子振荡的完整性之门。
JUNO由高能所提出构想,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2025年8月26日完成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JUNO除了聚焦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一核心目标,还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开展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中微子的研究,并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现象和新理论。JUNO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以检验中微子是否为自身的反粒子,并探测中微子的绝对质量。

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拟合结果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厉害了!中微子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