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核酸内切酶DIS3介导的环形RNA降解机制 2月17日,《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玲玲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杨力研究组合作完成的关于内源环形RNA降解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解析了生理条件...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科学家利用“搭积木”方式构建碳化硅片上异质集成量子光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集成光量子芯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采用“搭积木”式混合集成策略,将III-V族半导体量子点光源与CMOS工艺兼容的碳化硅(4H-SiC)光子芯片异质集成,构建...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分级结构的双网络水凝胶 实现高蒸发速率和超耐盐性 高盐废水处理是水污染净化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通常,高盐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或其他盐离子。这增加了水处理的复杂性,或对处理设施造成腐蚀或结垢等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反渗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盐分,但处理过...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科学家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 近年来,生物乙醇因可再生性、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存在两大难题。一是该过程通常需在400℃至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研究提出全新高活性产氢催化剂稳定策略 氢能被认为是未来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稳定、低成本的氢能生产已成为能源科技发展的关键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团队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h...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科学家构筑用于压力传感的绿色、超弹多孔新材料 当前,可穿戴电子产品、人机界面、智能检测等领域对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提供实时信息的压力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常见的压力传感器为电容式,且结构相对简单,由两个平行导电电极板和中间的弹性介电层组成。其中,弹...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与张长昆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不对称的芘类多电子转移活性分子材料。这一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浓度和稳定的中间半醌自由基。研...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研究破解细胞凋亡新机制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题...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科学家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团队,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等,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Des...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科学家发现家牛杂种优势预测新标记 杂交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这一技术通过引入遗传关系较远的亲本开展杂交,在杂交后代中实现优于亲本的生产性能。然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复杂,优势预测是亟待突破的技术。同时,杂交育种需要克服和排除...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研究揭示杏仁核皮质区在塑造社会交往中的关键作用 攻击行为在进化中是一种保守行为,有助于动物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如食物、领土、配偶和幼崽等。通常,攻击行为由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组成。小鼠中,欲求阶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标动物,而满欲阶段涉及一系列运动行为如咬...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垂体瘤剪接功能异质性获揭示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包含多种激素分泌细胞类型,且临床表现多样。当前的病理分类系统主要依赖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激素染色来区分三大垂体瘤谱系,无法充分捕捉各肿瘤谱系内部亚型的异质性。因此...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迄今最古老鸟类化石发现改写鸟类演化历史 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万里研究组与张余研究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a pl...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高粱抗寄生关键基因发现助力作物抵御寄生植物危害 寄生植物对作物的危害由来已久,尤以列当科-独脚金属和列当属寄生植物危害最为严重。独脚金主要危害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单子叶作物,列当主要危害番茄和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因此,研究寄生植物的作用机制,解析宿主...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研究揭示肾脏结构发育及稳态维持机制 肾脏是哺乳动物的重要代谢器官。肾脏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系统共同组成,在血压调节和尿液生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肾脏结构异常与先天性畸形和慢性肾病相关。目前,肾脏结构形成过程及分子基础尚不清晰。 近日,中国科...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用于构筑高性能压力传感器的模量梯度离子导电水凝胶构建策略提出 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响应性和复杂曲面适应能力,在健康监测和智能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而受限于材料本身的均质结构,传统的压力传感器难以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和宽压力检测范围。梯度结构离子导电水凝胶为解...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研究采用电子密度调控策略提升磁性催化剂的肿瘤治疗效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与张欣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技术,研发出新型碳包覆铁酸镍纳米催化剂(NFN@C),并发现NFN@C在抗肿瘤治疗方面...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植物mRNA递送系统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助力智能眼镜系统构建 人类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源于视觉,眼睛是生物采集的关键感知器官之一。其中,眼动追踪传感器在无干扰、隐蔽监测人类视觉行为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多数眼动追踪设备依赖复杂的传感系统,图像处理过程繁琐且设备...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共价有机框架拓扑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课题组和施兴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何裕建课题组,开发出两种具有三叶草孔形状的共价有机框架,并揭示了新型kgd-v拓扑结构。这一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大气集水能力...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研究揭示核糖体质量控制调控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发展。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的不育系配组而成,凸显了tms5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 全球极端天...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新型单细胞谱系追踪技术问世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广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DuTracer)。这一技术通过巧妙结合CRISPR-Cas9和Cas12a两种基因编辑工具,提升了细胞谱系追踪的精...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研究揭示冷/热胁迫下膜流动性变化影响叶绿体蛋白稳态新机制 光合作用作为地球生命活动的基础过程,在能量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有害副产物即活性氧。这些活性氧破坏脂质膜结构,损伤膜整合蛋白尤其是光系统II核心蛋白,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和植物生产力。因此,在环境条...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八倍体草莓单倍型定相与着丝粒演化动态研究获进展 多倍化是植物演化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同时,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和育种应用的重要机制,对物种遗传组成和习性具有重要影响。现今,广泛栽培的凤梨草莓为异源八倍体,其基因组具有高杂合性和高倍性的特点。随着测序技术与...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科学家开发出物种-代谢双靶向的微生物细胞及酶资源挖掘新技术 微生物及其合成的各种酶支撑着生物圈中较多关键的生态过程。在环境中高效识别与挖掘具有特定原位代谢功能的细胞和酶是微生物组科学与产业的热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 科研动态 1周前050
研究揭示自闭症肠脑轴交互及肠道菌干预机制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以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为核心的神经发育疾病,其致病机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比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常伴随胃肠道功能紊乱。这引发了学界对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团队在基于DNA折纸结构酶级联反应器的肿瘤化动力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enzymatic cascade n...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双金属有机框架/氧化石墨烯复合膜 盐湖卤水是获取锂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卤水成分复杂,Mg2+和Li+水合离子半径相似,且镁锂分离难度大。膜分离技术可通过精细调控膜的孔径和表面化学性质,实现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分离。但是,膜的稳定性、耐腐...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空间代表性及影响评估有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江源团队在全球土壤水分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提出评估站点下垫面空间异质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探讨现有全球土壤水分站点在卫星数据... 科研动态 1周前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