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双极膜CO2电解系统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文章导读
CO2电解成本高、稳定性差?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用非贵金属双极膜系统彻底颠覆认知!无需补充电解液,稳定运行超150小时,CO2利用效率飙升至80-90%。该技术通过创新双极膜精准调控阴阳极pH值,一举解决盐沉淀难题,让低成本电极高效转化CO2为高附加值产物。《Nature Communications》最新研究揭示:电流密度100mA/cm²下,交叉率低于1%,为绿色碳转化提供可落地的工程方案。想摆脱贵金属依赖?这篇突破性进展正是你寻找的可持续答案。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双极膜CO2电解系统

919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发了非贵金属双极膜二氧化碳(CO2)电解系统,在无需补充电解液的情况下,可稳定运行超过150小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CO2电解可以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氢化合物。然而,基于贵金属阳极(如铱和钌)的单离子交换膜体系成本高昂,非贵金属体系则需要不断补充电解液来平衡pH值。同时,阴极盐沉淀也限制着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基于此,研究团队开发了由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组成的双极膜系统,能有效控制离子的局部传输,在电解过程中稳定阴阳极两侧的pH值差异,使得非贵金属电极可稳定工作,并防止盐沉淀,提高CO2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非贵金属双极膜CO2电解系统在工作电流密度100mA/cm2下,无需补充电解液,可以持续运行超过150小时,CO2/阳离子交叉率小于1%CO2-CO利用效率达80-90%。该研究成果为通过催化剂材料设计和局部运输及反应微环境的调节来推进和评估双极膜电化学系统提供了新见解。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