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紧凑型太赫兹三光梳光源实现方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黎华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和平团队合作,在太赫兹(THz)三光梳光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了紧凑型太赫兹三光梳光源的实现方案,构建了由三个太赫兹... 科研动态 2周前0210
研究揭示(R)-选择性苯乙烯单加氧酶晶体结构及其立体调控机制 光学纯环氧化合物是制备部分医药、农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前体,烯烃不对称环氧化是制备光学纯环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苯乙烯单加氧酶能够催化部分烯烃不对称环氧化来制备光学纯(R)-或(S)-环氧化合物... 科研动态 2周前0160
晶体融合生长机制研究获进展 成核和生长是结晶的两个重要阶段,对晶体晶相、尺寸、形貌、性能等起关键控制作用。然而,经典理论难以解释晶体生长过程中观察到的诸多现象,如二次成核中存在的非晶过渡态、组分分离现象等。 近期,中国科学院新疆... 科研动态 2周前0180
科学家发现目前最深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和甲烷储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 科研动态 2周前0100
研究实现聚己内酯高选择性定向解聚为己内酯单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聚酯塑料选择性闭环解聚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限域的(BisSalen)Al催化剂精确控制解聚路径选择性,实现聚己内酯(PCL)定向解聚为己内酯单体。 反... 科研动态 2周前0130
研究揭示超长周期射电暂现源的物理本质 超长周期射电暂现源自转周期高达数千秒,远超传统射电脉冲星的毫秒至数十秒的范围。根据传统脉冲星理论,这些自转极度缓慢的天体应位于射电辐射“死亡线”之下,其自转能不足以产生射电辐射。然而,近年来陆续发现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200
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两种铌钪新矿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包钢(集团)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学等合作,在白云鄂博稀土矿床发现两种铌钪新矿物,并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正式批准,被命名为鄂博铌矿和翟钪闪石... 科研动态 2周前0740
古DNA研究揭示高原西部古人群与高原内外部古人群的复杂互动历史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reve... 科研动态 2周前0500
哈佛大学研发新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 2月11日,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发文,成功研发了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芯片,该芯片上内含4,096个微孔电极阵列,能够记录多个神经细胞间的电活动。 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的大... 科研动态 2周前0390
康奈尔大学开发开发新型光捕获微电子器件 1月8日,美国康奈尔大学林松教授等研究团队在《自然》发文,首次开发了基于可见光驱动的微电子设备(SPECS),实现了无线电合成。该设备通过可见光无线驱动电化学合成反应,为电化学合成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新思... 科研动态 2周前0500
研究揭示沉水植物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内稳性对其多维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为何有些湖泊能在藻华肆虐后依然保持清澈稳定?一项针对洱海的长期研究揭示:沉水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对磷元素的化学计量内稳性(HP),竟是决定生态系统能否扛住冲击的关键。高多样性... 科研动态 2周前0310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探究铁基水性电池的可行性 2月3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探究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拥挤剂提高铁(Fe)金属为负极的水性电池运行的稳定。研究成果发表在《ACS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上。 水性电池... 科研动态 2周前0530
新研究提出遥感生态指数估算框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准确、长期跟踪和评估生态环境的变化,成为科学研究等的关键。 遥感生态... 科研动态 2周前0580
“清华AI医院”上线,覆盖21个科室,能诊断300余种疾病 11月20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孵化的无锡紫荆智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紫荆AI医生”系统,标志着“清华AI医院”正式上线。首批42位人工智能医生覆盖21个科室,能诊断300余种疾病。该系... 科研动态 2周前0590
中山大学张力、方文峰团队新研究破解肺癌耐药困局 中山大学张力、方文峰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展示TROP2抗体偶联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显著疗效。试验数据表明,该药物客观缓解率45%,优于多西他赛组的16%,疾... 科研动态 2周前0450
研究发现气候暖干化削弱北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传统观点认为,气候变暖通过延长植物生长季和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来提升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然而,北半球增温幅度和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干旱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显著... 科研动态 2周前0200
研究提出基于统计物理的量子纠错码严格解码方法 量子计算因在密码学、量子化学模拟等领域的潜在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量子计算机在硬件层面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计算中产生错误,难以实现高精度量子计算。量子纠错作为连接量子硬件与算法的桥梁,其核心目标是利用... 科研动态 2周前0250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发慢性伤口动态监测可穿戴设备 4月23日,据《科学转化医学》期刊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具备实时采样和多模态生物标志物监测功能的可穿戴智能设备——iCares,并完成了20例慢性伤口患者的初步临床验证。相... 科研动态 2周前0540
云南天文台证认出229颗早型速逃星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郭彦君等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系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上发表了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D... 科研动态 2周前0510
北京大学等研发实现零下60度充放电循环的全固态电池 1月2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邹如强、高磊研究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朱金龙、韩松柏研究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文,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非晶固态电解质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 科研动态 2周前0500
研究开发出原位代谢靶向的功能菌筛选、培养和强化技术 为解决污水处理等环境修复中功能菌筛选与培养效率低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研发“原位代谢靶向的功能菌筛选、培养和强化”(IMSCA)技术。该技术通过单细胞拉曼分选仪,直接对... 科研动态 2周前0370
研究揭示地幔对钨循环与成矿的贡献 钨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耐腐蚀等特性。现有的钨成矿模型多认为地幔活动对钨成矿贡献有限。但是,较多钨矿床中的硫化物及含钨矿石矿物沉淀捕获的成矿流体具有强烈的地幔组分信号。目前,对于这种成矿与成岩之间普遍存... 科研动态 2周前0420
太阳黑子群倾角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高朋鑫与青年副研究员徐景晨对黑子群倾角与下个太阳活动周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科研动态 2周前0400
中山大学中大领衔国际团队研究发现,海冰减少与臭氧空洞恢复加剧两极冰盖融化 中山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发表研究,揭示近30年来两极冰盖消融加剧。利用卫星与地面数据结合物理及机器学习模型,生成两极冰盖逐日融水数据集。北极巴芬湾海冰减少促使格陵兰冰盖融水每年增加约... 科研动态# 极地冰盖# 气候变化# 臭氧空洞 2周前0230
首次实现基于超导接收的公里级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 9月27日至10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联合实验团队,在青海省海西州雪山牧场成功实现基于超导接收的高清视频信号公里级太赫兹/亚毫米波无线通信传输。这是国际首次将高灵敏度超导接收机技术成功应... 科研动态 2周前0600
科学家找到减毒活疫苗开发新思路 流感是由传播快、易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司龙龙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和《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同期发表了两项成果。 该团队聚焦减毒活疫苗... 科研动态 2周前0410
科研人员研发出高各向异性导热石墨烯复合材料实现光电热协同控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振洋团队根据“3D打印结构设计-激光界面工程-跨尺度性能调控”设计思路,开发出具有高各向异性导热比、高光热/电热转换效率兼具良好疏水性和机械性能的石墨烯/聚... 科研动态 2周前0450
武汉植物园在互利共生对物种共存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群落中的物种如何维持共存是生态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密度制约假说描述当同种物种聚集在一起或者靠近母树时,更容易遭受专一性天敌或者病毒的损害,进而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为其他物种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从而... 科研动态 2周前0710
清华大学首次提出实动量拓扑光子晶体概念 2月26日,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宋清华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仇成伟、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教授罗曼·弗勒里(Romain Fleury)在“Nature”发文,首次提出一种实动量拓扑光子晶体的概念... 科研动态 2周前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