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实现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秦川江和王利祥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双自由基自组装空穴传输分子,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稳定性和大面积加工性能。实验发现,该分子在室温下具备稳定的强自由基特性,载流子传...
2个月前
02180

量子摩擦研究获进展

量子摩擦本质与作用机制长期为摩擦学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科学研究从宏观尺度拓展至电子、声子尺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俊彦与龚珍彬团队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固体界面量子摩擦现象,揭示了拓扑应变调控的...
2个月前
01360

黄麻纳米纤维素可作为微塑料的“解毒剂”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团队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与甘油磷酸代谢,缓解微塑料等污染物造成的损伤。实验表明,该纤维素可重建被破坏的肠道微生态平衡,修复紊乱的“菌群-肠-磷脂代谢轴”,为健...
2个月前
01420

研究为天体目标分类提出新型多模态神经网络

在现代天文研究中,由于光谱观测资源有限,大多数天体缺乏光谱数据,制约了对其分类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博士封海成团队联合郑州大学和意大利专家,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态神经网络模型,融合形态特征与多波段...
2个月前
01680

从病原体到肠道共生伙伴的新认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研究发现,芽囊原虫在肠道健康中具有双重作用。部分亚型与健康饮食、低炎症和良好代谢相关,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而另一些亚型则可能引...
2个月前
01220

电化学传感平台可快速智能检测肉品新鲜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团队构建镓铜双金属纳米酶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快速检测肉品新鲜度。该平台基于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响应时间仅4秒,检出限达5.9微摩尔,可实时监测猪肉、牛肉、羊肉及鸡肉在...
2个月前
0450

清淤显著增强河流水体的固碳潜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清淤可显著增强河流水体的固碳潜力。研究指出,清淤虽短期扰动沉积物引发二氧化碳排放波动,但随生态系统恢复,浮游植物重建与微生物功能优化提高固碳能力。清淤三年后,河流固碳潜力明显...
2个月前
01360

大豆抗病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我国是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大豆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梁祥修教授,揭示了GmLLG1/2调控大豆免疫的分子机制,发现其与GmLMM1协同作用,并受...
2个月前
01930

研究构建综合性的新生RNA数据库

研究构建了综合性的新生RNA数据库NaRaDa,收录涵盖22个物种、415项研究的3664个新生RNA测序数据集,提供质控信息以筛选高质量数据。数据库鉴定了558574个转录调控元件,并支持在线分析转...
2个月前
02410

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成功绘制出首个大豆全景定量蛋白质组图谱,揭示RNA甲基化对大豆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挖掘出新表观因子MTBa。该研究量化分析14个器官中12800多个基因的蛋白...
2个月前
02110

林木基因组选择育种取得新进展

杨树作为我国重要用材树种,遗传改良进程缓慢。林业所杨树分子育种创新团队在美洲黑杨多世代杂交育种基础上,通过多种测序技术成功组装'丹红杨'高质量基因组,注释35232个蛋白编码基因。利用GWAS技术鉴定...
2个月前
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