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钽金属植骨研究取得进展
文章导读
你是否知道,一种能“唤醒”骨骼再生的神奇材料已在国内首例临床应用?面对复杂不规则骨缺损,传统材料往往力不从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揭秘:多孔钽不仅生物相容性优异,更能通过调控1829个关键基因,激活成骨信号通路,显著加速新骨生成。更令人振奋的是,其颗粒形态可灵活填充任意缺损,弹性模量媲美天然骨,大幅降低应力遮挡。2025年7月,该技术已成功用于国内首例髋关节翻修手术,为骨修复难题带来颠覆性解决方案。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骨损伤是临床常见难题,尤其在关节翻修、创伤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随不规则骨缺损。传统修复材料难以匹配复杂形态且力学适配性欠佳。此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体内外研究证实,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功能,能够加速新骨生成,增强骨与植入体整合效应,是骨修复领域的优选材料。
近期,该团队对多孔钽材料体系相关成骨机理进行研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材料体系对机体内1829个关键基因具有显著影响,可通过上调整合素α6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成骨基因的表达,增强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Bio上。
进一步,针对骨科临床上常见不规则骨缺损修复需求,该团队提出多孔钽颗粒填充修复新策略。颗粒形式多孔钽具备优良的流动性,可灵活适配各类复杂缺损形态,降低应力遮挡效应,提高手术操作便捷性与修复稳定性。研究发现,多孔钽颗粒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利于营养物质传输和细胞迁移增殖,其弹性模量与天然骨更接近,可促进新骨长入和早期愈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上。该方案帮助医生有效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臼底不规则骨缺损的问题。团队与辽宁省人民医院合作,于2025年7月4日,由辽宁省人民医院完成多孔钽颗粒植骨的国内首例关节翻修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多孔钽金属骨修复体系材料学、生物学研究及临床技术推广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