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中国东部的火山岩竟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质密码本”?研究首次揭秘1.5亿年间两次惊天转折:1.1亿年前火山岩成分突变——高硅高钾骤转低硅高铁,恰逢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戛然而止;5000万年前钾元素飙升,又精准对应现代西太平洋板块开启俯冲!中科院团队通过716个原始火山岩样本,证实这些变化源于地幔过渡带中滞留板块的脱水行为,它像隐形指挥棒般调控着岩浆生成。读完本文,你将彻底颠覆对大陆板内火山的认知,掌握解读地球演化的全新密钥——地质迷局,一文破解!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中国东部的中-新生代火山岩如同地质记录仪,清晰保存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历史。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分析716个具有原始成分特征(Mg#≥0.6)的火山岩样本,建立了1.5亿年以来完整的地球化学时序变化图谱。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在约1.1亿年前和5000万年前发生两次显著转变,对应两个关键构造事件——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停止和现代西太平洋俯冲开始。约1.1亿年前,火山岩开始从高硅、低铁、高钾、富集不相容元素,逐渐转变为低硅、高铁、低钾、贫不相容元素,这一时期恰逢古太平洋板块停止向中国东部俯冲。约5000万年前,火山岩成分再次转变,钾和不相容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标志着现代西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

研究发现,这些火山岩的成分变化,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事件的契合并非偶然,而是与俯冲滞留于地幔过渡带的太平洋板块的脱水行为密切相关。板块脱水会控制上覆岩石圈的厚度、地幔熔融的深度和程度,从而直接影响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成分。

该研究从地球化学角度系统论证了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为理解大陆板内火山活动的起源提供了新视角。

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plate Basalts in Eastern Continental China Record the Subduction History of the Pacific Plate为题,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研究揭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

中国东部板内火山岩自1.5亿年以来的成分变化

研究揭示中国东部大陆板内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历史的成因联系

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转变和地幔过渡带(410-660 km)中滞留太平洋板块的脱水作用对岩浆作用的控制作用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