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汪伟平副教授与合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多模式交通网络在极端洪水下的自适应韧性机制的研究成果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汪伟平副教授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性)发表题为“Adaptive capacity for multi... 科研动态 3天前040
中国农业大学 | 动科学院武振龙教授团队在沙门氏菌免疫逃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振龙教授在Autophagy期刊发表研究论文《通过协同磷酸化TB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与异源自噬可抑制胞内沙门氏菌增殖》(Restricting intracellular Sa...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Science》刊发北航在柔性磁电材料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航宣)2025年8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以在线全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和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明杰教授、李景教授团队与材料... 科研动态 3天前030
溥渊学院陈昊团队在《先进能源材料》发表最新综述“全钙钛矿多结太阳能电池:超高效率光伏技术新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未来光伏研究中心陈昊副教授、赵一新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所王在伟研究员于国际顶尖材料科学期刊《先进能源材料》 (《Advanced Energy M... 科研动态 4天前030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团队:给细胞装上“监控”预警早期危害 人体虽具备多种感知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却常常在暴露后无法及时捕捉到刺激信号或者不能形成感知信息,直至出现症状。例如,人体存在内毒素受体TLR4,吸入暴露后会悄无声息地引发一系列生物反应,产生炎症生物标记... 科研动态 4天前020
研究揭示沉水植物缓解NH4-N脉冲的关键盖度阈值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促使大量营养物质以短期脉冲形式随雨水或径流汇入水体,引发藻类暴发等系列生态问题。尽管脉冲式和持续式营养输入均可促进藻类暴发,使水质恶化,但在脉冲式输入情景下,生物与非... 科研动态 6天前0100
两款“坤元”大模型发布 7月29日,第三届海岸带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学家苏奋振发布了两款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坤元·感东南”与“坤元·拟千海”。两款大模型分别针对陆和... 科研动态 6天前0110
铁自噬受体蛋白NCOA4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铁是生命体内不可或缺的微量金属元素,但细胞内铁过量易引发芬顿反应,产生有害的活性氧物种,进而对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因此,维持细胞内铁稳态对于细胞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多余的铁主要存... 科研动态 6天前0100
北理工团队为应对矿产资源约束下的能源低碳转型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魏一鸣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兼顾减排、矿产资源安全与区域公平的能源低碳转型方案,为全球在资源约束下协同实现气候目标与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Na... 科研动态 3天前030
研究开发出免疫治疗联用药物筛选的计算方法 8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虹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博团队合作,开发了一个数据驱动的计算框架IGeS-BS,可推荐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化合物,为开发联合用药方案和克服免疫治疗耐药... 科研动态 6天前090
研究确定核子引力形状因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曹雄辉和研究员郭奉坤,联合四川大学助理研究员李衢智和湖南大学教授姚德良,利用模型无关的方法,精确确定了真实世界中核子的引力形状因子。 核子包括质子和中子。它们组... 科研动态 6天前070
科学家研发出可闭环生物回收的介电薄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团队开发出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发... 科研动态 6天前070
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中心举办QR2MSE2025&ICMR2025国际学术会议 7月23日-26日,第十五届质量、可靠性、风险、维修性及安全性工程国际会议暨第八届材料与可靠性国际会议(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R... 科研动态 3天前02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胡永飞教授团队合作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新型胞外甘露聚糖调控宿主脂质代谢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胡永飞教授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郭正彦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 发表了题为《一种来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新...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刘剑锋教授团队提出畜禽遗传资源精准鉴定新方法——HITSNP 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刘剑锋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用于品种多样性评估和血统推断的特征SNP高通量筛选方法》(A high-throu... 科研动态 1周前0140
交大溥渊万佳雨团队发表固态电解质理性合成设计的最新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万佳雨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和Advanced Materials上相继发表关于模版助力固态电解质的超快合成设计以及高熵固态电解质的界面设... 科研动态 4天前040
热带山地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1967年,Daniel Janzen提出了简森山口假说。简森山口假说认为,由于热带地区温度波动较小,热带山脉隘口比温带同类地形形成更强的气候屏障,从而筛选出具有狭窄温度耐受范围的生物。这导致热带物种... 科研动态 1周前0120
近零功耗调谐,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团队打造非易失现场可编程微环阵列光收发芯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周林杰教授团队陆梁军副教授和李雨副教授通过将低损耗相变材料Sb₂Se₃与硅基微环谐振器异质集成,首次实现了近零功耗“现场可编程”光收发芯片。对微环中... 科研动态 4天前030
氮化镓基无源太赫兹相控阵机制研究获进展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太赫兹波因超宽带、高定向性和高分辨率等优势,成为6G通信的重要频谱资源。然而,频率升高带来的路径损耗加剧和信号源输出功率降低等问题,使系统对高精度、低损耗、大视场的波束控制器件... 科研动态 1周前0120
研究通过光催化叠氮邻近标记实现亚细胞脂质动态追踪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正江团队与陈以昀团队,攻克了生理状态下亚细胞脂质动态监测的领域挑战,首创了亚细胞光催化叠氮邻近标记脂质组学技术。这一技术通过高分辨质谱驱动的原位脂质组学分析,实现了...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唐希源课题组在面向端侧智能系统与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读出前端芯片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具身智能的发展,其对物理世界感知与交互能力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之间的关键接口,传感器读出前端在拓展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边界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如图1所示,传感... 科研动态 1周前012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湘盈研究组和合作者报道携带二价组蛋白修饰的复合型转座子调控造血系统分化和衰老 2025年8月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湘盈课题组联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念课题组在《细胞》(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携带二价组蛋白...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杨耀东课题组ACL 2025最佳论文揭示大模型存在“抗改造”基因,现有后训练对齐范式面临失灵预警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处理和测评已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当下的大模型已展现出惊艳的能力,但一个根本性问题仍未被真正解决:这些模型是否真正理解人类的指令与意图?当前大模型研究的主流观... 科研动态 1周前012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毛舜团队研究氮杂环共价有机框架助力高效光合成过氧化氢与原位水处理,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毛舜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Nitrogen heterocyclic covalent organ... 科研动态 3天前070
中山大学颜光美、银巍团队发现:己糖激酶2通过蛋白激酶活性促进外泌体生成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损伤 (通讯员张玉琦)近日中山医学院颜光美、银巍教授团队经过研究,揭示了己糖激酶2(HK2)的蛋白激酶功能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损伤中的全新机制:HK2能够直接磷酸化中性鞘磷脂酶1(nSMase1),后者是... 科研动态 1周前0150
中山大学张潇悦课题组发展极性与分子构象耦合关系的纳尺度表征新方法 (通讯员姚松佑)近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张潇悦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电控光热力显微镜技术(Electrically Modulated Photothermal Fo... 科研动态 1周前0170
中山大学通过眼睛可识别肾病 中大团队研发智能诊断系统 近期,中山大学多学科研究团队牵头研发一款基于眼底彩照的无创智能肾病诊断系统,通过输入患者的眼底图像,可实现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无创病理诊断及预后预测。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2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科研动态 1周前0150
电子科技大学第10届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在成都召开 8月2日,第十届国际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会议(ICBIP 2025)在成都召开。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由电子科技大学与IEEE联合主办,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 科研动态 1周前0140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凤超实验室与郑三多实验室合作揭示ELAPOR1驱动PAVs融合形成精子顶体的分子机制 顶体(Acrosome)是位于成熟精子头部的一个特殊的囊状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在受精过程中,顶体通过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释放水解酶,帮助精子穿越卵子的外层屏障,从而促...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清华大学哲学系刘奋荣教授撰写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词条正式发表 近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刘奋荣撰写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简称SEP)词条“偏好逻辑”(Preference Log... 科研动态 1周前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