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水资源和作物种植协同优化配置的多尺度多目标规划模型 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湿地集中分布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经历了大规模的农业扩张,区域农业灌溉需水量激增,导致地下水超采和生态用水被挤占,激化了区域水-粮食-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制... 科研动态 1周前0140
研究发现大质量恒星形成中的碎裂双模式和多尺度动态物质吸积图景新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云南大学和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团队主导,联合日本、墨西哥、美国、德国和智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的科研人员,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高分辨率观测数... 科研动态 1周前090
研究利用流式拉曼技术获得棕榈油酸高产菌株 棕榈油酸在改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物活性,是具有健康益处的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然而,棕榈油酸在传统油料作物中含量稀缺,其生产长期依赖沙棘、澳洲坚果等野生植物,受气候和地理条件限...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钙钛矿阳极A位离子有序性对高温析氧反应的影响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月锋等联合复旦大学教授汪国雄团队、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刘美林团队,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阳极高温析氧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合作团队聚焦钙钛矿阳极A位离子有序性...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胡江平教授团队荣获JSSC最佳论文奖、CTT 最优论文奖 近日,在第44届中国控制会议(CCC 2025)上,自动化工程学院胡江平教授团队2023年在SCI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上发表... 科研动态 1周前0200
中国农业大学 | 园艺学院韩振海团队在揭示香蕉矮化性状的遗传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香蕉是全球重要的水果和热带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其株型高大导致管理不便、劳动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研究香蕉株型发育对于培育紧凑、直立、宜机化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更有助于提高单位... 科研动态 1周前0240
山东大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数据科学与知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举行 8月1日至3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数据科学与知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出席会议。 在致辞中,李向阳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底蕴、规... 科研动态 1周前0120
山东大学陈玉国/徐峰教授团队揭示急危重心血管病防治新靶点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陈玉国/徐峰教授团队在国际心脏研究学会(ISHR)官方期刊Journal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发表题为“Soluble αKl...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陈婷实验室揭示皮肤适应陆生运动的机械力抵抗机制 重力作为生物体持续面临的物理环境因素,在大多数生物学研究中却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在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体对重力的适应无疑是关乎生存的关键环节。与水生环境中浮力对重力的缓冲作用不... 科研动态 1周前0240
高原所牵头制定的林业行业标准《滇丁香属植物新 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正式发布 7月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5年第9号公告,由高原所牵头制定的林业行业标准《滇丁香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LY/T 3442-2025)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出台填补了我国... 科研动态 3天前030
银河系边缘分子云物理性质研究获进展 银河系边缘是研究贫金属环境下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理想场所。与内银河系如太阳系附近区域不同,该区域的分子气体环境缺乏漫长而复杂的恒星形成历史,主要归因于其低气体密度、低金属丰度以及较少受到旋臂扰动的影响... 科研动态 1周前0210
热带雨林动态演化历史研究取得进展 气候变化是加速物种灭绝和驱动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地质时期气候剧烈波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塑造起到关键作用。生物群系作为具有自身独特外貌特征且受制于特定气候条件的自然群落,呈现为有形的生态进化单... 科研动态 1周前0110
电催化共还原硝酸根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物质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常温常压电催化尿素合成领域取得进展,团队以三聚氰胺热解的二维g-C3N4为载体,构筑了N配位结构的铜单原子催化剂(Cu-N3 SAs),实现了高效的电... 科研动态 1周前0140
科学家开发出超大片段DNA精准无痕编辑新方法 基因组编辑技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以CRISPR及其衍生技术为代表的编辑系统通过可编程的向导RNA引导Cas9等核酸酶靶向基因组特定位点,被广泛应用于特... 科研动态 1周前0150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周鑫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结直肠癌剪接调控特征 2025年7月22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付卫教授、周鑫副主任医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教授课题组,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题为《单细胞分辨率系统解析人类结...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肖荫果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原位中子和电子显微方法揭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结构失效机制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RM)因其特有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而具有高比容量,被视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材料仍存在首圈循环不可逆性显著、持续容量与电压衰减等问题,同时高... 科研动态 1周前090
《自然地球科学》发表海洋地质全国重点实验室卢婉仪研究成果:末次冰期以来AMOC变化与大西洋浅层热传输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以“Warmer shallow Atlantic during deglaciation and Early Holocene... 科研动态 3天前040
山东大学傅永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8月2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永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从轴心时代到诸子时代》。文章通过分析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概念的贡献与局限,由此提出“诸子时代”作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框架,既...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余泉课题组利用等离子体-微滴融合技术实现烷烃直接氮化制亚胺 烷烃是天然气和石油中的主要成分,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是重要的碳氢资源。除作为燃料外,若能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将在化工合成领域发挥更大价值。然而,由于烷烃C-H键高度稳定、反应活性极低,传统转化... 科研动态 1周前0150
科研人员开发出锰掺杂无镉量子点实现高效水合电子生成及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在量子点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锰掺杂的硒化锌(ZnSe)量子点,用于驱动水合电子的高效生成,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光催化反应中。 爱因斯... 科研动态 1周前070
研究揭示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生态栽培机制 近20年来,全球茶园面积激增约115%,其扩张大多以牺牲森林生态为代价,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茶叶品质下降、产业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等问题。茶园生境与种植密度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但两者协同作...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研究发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关键探针在低能区失效 理论预言,在宇宙大爆炸后百万分之一秒内,核子尚未形成,物质处于由自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炽热“浓汤”状态。这种物质形态被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存在的证据,对探讨宇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长... 科研动态 1周前09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发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新策略获国际认可 (通讯员宁亚飞、徐昌武、邱立强)北京时间8月2日,最新一期心血管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European Heart Journal(《欧洲心脏杂志》,影响因子35.6),全文正式发表了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科研动态 1周前070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薛闯教授团队在人工细胞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天然细胞发展出基于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LLPS)的代谢区室化策略,形成具有空间分隔能力的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这类亚细胞结构能够为多... 科研动态 1周前070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科研团队在油-水界面微观传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476058)资助下,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张伦祥副教授研究团队在油-水界面微观传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热马兰戈尼自然对流驱动不相溶液体中的... 科研动态 1周前060
上海交大戚亚冰和合肥工业大学童国庆、蒋阳以及日本OIST Luis K. Ono等最新Joule发文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能级结构可调控、制备工艺简单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学术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理想材料。随着光电转换效率的持续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科研动态 5天前070
研究发现树木在最长的生长季拥有最少的木质部细胞生长量 森林木质部碳库作为新兴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较于传统认知上的其他组分碳储量,如冠层、凋落物和根系等,其碳密度更高且周转周期长,在缓解气候变化上的作用可能更具韧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春季物候提前和生长季... 科研动态 1周前0150
研究揭示高山树线与灌木线格局、过程与驱动因素 高山树线通常指高度大于2米至3米的直立乔木连续分布的最高海拔上限。高山灌木线往往分布在树线之上,是灌丛连续分布的海拔上限。由于处于极端高海拔环境,高山树线与灌木线生态过渡带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高山树线... 科研动态 1周前0100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土壤微生物对海拔的响应模式 高寒草地和高寒荒漠土壤微生物在高寒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在不同类型高寒生态系统中沿海拔梯度的响应模式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李玉强团队对比了青藏高原东部... 科研动态 1周前0130
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学术文章 近日,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森林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25年第7期上发表了“在马克思哲学中重新理解感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主线与主题”一文。 文章认为,与新出版的MEGA2《德意志意识形态... 科研动态 1周前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