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屈建强、闫先侠团队揭秘原花青素中枢镇痛的双重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病理性疼痛状态,通常表现为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揭示NP的机制,但现有...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80
中国水科院自主研发的水生态环境无人船“水科智瞳”在北京下水运行 6月20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水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识别无人船“水科智瞳”在北京玉渊潭下水运行。无人船研发团队、玉渊潭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参加。 在玉渊潭公园西湖,水科智瞳对水体水质进行了巡...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30
西安交大材料学院丁俊、马恩团队成功破解金属玻璃中剪切带形成机制 金属玻璃(又称非晶态合金)因其内部原子堆垛的无序结构,展现出高强度、高弹性等优异力学性能,但也使其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易发生纳米宽度的局域剪切带(shear bands)。剪切带的形成与扩展往往诱发材料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70
固态纳米孔结合机器学习对抗衰寡肽的单分子分析取得进展 抗衰商品中的寡肽作为活性成分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加速胶原合成和纤维细胞增殖。寡肽活性成分一些是神经递质或酶抑制剂,另一些是信号肽或载体肽。研究对不同寡肽结构建立单分子特征分析方法,应用于市面不同抗衰产...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80
研究开发出细胞身份鉴定新型AI引擎 随着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开可共享数据量已突破亿级大关。然而,技术平台产生的差异、复杂疾病状态、跨物种研究带来的批次效应和离群细胞等,对数据解读构成挑战。面对动辄百万规模的离群细胞,传统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10
研究揭示植物质体DNA复制中切除RNA引物的关键核酸酶及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团队与张余团队,联合上海师范大学王文琴团队,发现了植物质体DNA(ptDNA)复制体中RNA引物切除的核心核酸酶组分plastid-localized a...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60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彭超团队在手性激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集体振荡是多个独立谐振体在相互作用下共同形成整体振荡的现象,其整体的谐振特性与单个谐振体存在着显著差异,体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 W. Anderson先生所述“多即不同”(more is dif...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90
刮涂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柔韧性、溶液加工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在可穿戴、可拉伸设备的轻量、大面积印刷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活性层形貌优化特别是调控给体结晶与相分离是其关键,但溶剂蒸汽退火等后处理过程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20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陈景标研究团队在小光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陈景标教授团队于国际首次提出了基于原子选频技术的佛克脱光学频率标准,实现了小型化光频标的全自动化高性能运行。该研究突破原子滤光器在光通信领域的低光强应用限制,提出基于原子选频技术...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60
研究揭示DNA编码环肽库中不同环化方法对筛选结果的影响 环肽因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在口服药物、多肽偶联药物、诊断试剂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然而,如何高效筛选并发现具有优异性质的新型环肽分子一直是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挑战。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T...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80
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在《光明日报》刊发学术文章 6月30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李剑锋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野田黄雀行〉本事考》。他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研究视角,呈现了《野田黄雀行》背后丰富的历史与情感内涵。 他指出,《野田黄雀行》的本事...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560
山东大学国际首例!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应用脉冲场能量消融右位心阵发性房颤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利用最新脉冲场(Pulse field)能量消融方式成功为一例右位心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导管消融手术,经过8个月长期随访,患者维持正常窦性心律。据检索,该例手术是国际首例...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60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廖人宽教授团队在合成DNA示踪技术应用于胶体迁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廖人宽教授团队在合成DNA示踪技术应用于胶体迁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在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环境与生态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1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邓学梅教授团队在乌骨羊“乌骨”性状遗传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助力特色畜禽遗传资源开发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邓学梅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单位,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Cell & Bioscience 发表题研究论文 FRRS1L variants and...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20
中国农业大学水院石羊河团队刘文丰教授课题组在全球多维水短缺评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6月24日,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石羊河团队刘文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综合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0
山东大学朱鹏华副研究员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以高质量城市更新推动投资与消费提质增效》 近日,经济学院副研究员朱鹏华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以高质量城市更新推动投资与消费提质增效》。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动能转换,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强... 科研动态 3周前0500
山东大学赵国群、喻俊荃教授在三维弯曲型材柔性制造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国群、喻俊荃在三维弯曲型材多轴差速挤压柔性制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ovel multi-axis differential velocity sidewa...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60
研究开发出基于树枝状类脂的脂质纳米颗粒靶向巨噬细胞以治疗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细胞mTORC1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造成自噬功能损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近年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已应用于...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0
北理工团队在气相团簇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马嘉璧课题组在气相团簇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initrogen Activation and Cyanide Release by the Gas-Phase Cl...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80
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肝纤维化靶向干预策略 肝病每年导致约2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4%,其中肝硬化与肝癌是主要致死原因。作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向终末期发展的必经病理阶段。肝纤维化的核心机制在于慢性损伤诱发的肝...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50
北理工团队在时空协同调控分子笼-金属团簇催化剂用于正交串联催化取得新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孙建科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化学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目为“Spatiotemporal Regu...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80
研究提出制备高效钠硫电池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和郑方才,在钠硫电池主族金属催化剂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了轴向N配体调控钙(Ca)单原子位点电荷局域化策略,提升了钠硫电池的反应性能...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40
中国科大实验观测到原子在电场中的布赖特-拉比效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国家实验室卢征天教授、夏添研究员团队在实验上成功观测到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布赖特-拉比位移现象。这项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the electric Breit... 科研动态 4周前0120
PbTiO3/LaAlO3体系中首次发现常规180°铁电畴壁与反相畴界互耦现象 铁电畴壁随机存储器为解决硅基存储技术遇到的“存储墙”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相较于其他二维界面,例如晶界、相界等,铁电畴壁可被特定的电场创建、移动以及擦除,意味着基于铁电畴壁的存储器件将更加灵活可控...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80
北理工团队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预测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成分分离与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我校研究团队通过构建跨尺度信息关联学习模型,在器官视角下的联合用药不良反应预测方面取...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600
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卫星获得高精度宇宙线硼元素能谱 近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国际合作组在高能宇宙线能谱测量方面取得进展,获得了宇宙射线硼元素在10 GeV/n–8 TeV/n的微分通量谱,首次发现了182 GeV/n附近能谱“硬化”的现象。 ... 科研动态 3周前0500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安)学院数据智能团队(DIG)在全球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 2025发表多篇论文 近日,2025 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简称ICCV 2025)官方公布论文收录结果。据ICCV...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210
研究揭示1.8亿年前太阳系混沌行为和全球碳循环变化 太阳系的动力学稳定性是天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1812年,法国天文学家曾提出,根据行星的初始位置和万有引力定律,理论上可恢复所有行星的运动轨迹。但是,实际情况因N体问题而复杂,行星间的引力共振导致太... 科研动态 3周前0400
新研究显著提升类轴子粒子耦合限制 类轴子粒子是假想的暗物质候选粒子,其核心特性是可与光和电子发生极微弱的相互作用。恒星核心如同高温高压的熔炉,可通过光子转化、光子聚变、康普顿散射以及轫致辐射等多种物理过程产生质量在千电子伏特(keV...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00
研究揭示绿藻光系统II修复过程不同模块重新装配原理 植物和藻类等光合生物可进行放氧型光合作用,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中裂解水并放出氧气和质子,为地球生物圈系统的能量与氧气提供主要来源。光系统II(PSII)是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多亚基蛋白色素复合物,在...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