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发现LaAlO3/KTaO3界面p波超导性的重要证据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长淦教授团队与西湖大学李牮教授团队合作,在LaAlO3/KTaO3界面超导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构建Ti/LaAlO3/KTaO3平面结,系统研究了其隧穿谱特性,提...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60
新型纳米电极显著提升农业生物质产甲酸效率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开发了一种镍钴双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电极材料,显著提升了生物质衍生物糖电氧化过程中电子传递性能,实现秸秆废弃物的高值转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20
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叶升、刘斯团队阐明甜味蛋白MNEI耐热突变体热稳定性提升的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甜味蛋白因其高甜度,低热量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单链monellinI(MNE)作为目前已知甜度最高的甜味蛋白,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60
电子科技大学段兆云教授研究小组:从理论创新到工程落地,引领超构材料真空电子学发展 什么是“超构材料”?通俗地说,“超构材料”就是一类由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或难于实现的物理特性。将“超构材料”创造性地引入真空电子器件,可以充分利用其亚波长、强局域谐振等特性...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30
研究发现增强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可变剪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优质育种团队研究发现GhLSM1B基因的一个可变剪切可以加速棉花愈伤组织增殖并改变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形态,为提高棉花遗传转化效率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40
北京大学北大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发文提出生成式深度学习的海量全球减排情景生成方法 气候政策情景分析一直是制订全球减排战略、评估国家自主贡献(NDCs)目标以及推动长期低碳发展的核心工具。综合评估模型(IAMs)通过将经济、能源、资源与气候等子系统深度耦合,定量模拟不同社会经济路径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80
利用中国菰基因聚合实现水稻类黄酮生物强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功能成分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联合院华东中心等单位,利用中国菰基因聚合实现了水稻类黄酮生物强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Plant Physiology...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9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赵涛/马锋旺教授课题组解析光皮木瓜基因组及其苯丙烷代谢通路 光皮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为蔷薇科苹果族植物,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调节血糖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医学价值。近日,园...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70
发现调控水稻籽粒形态的关键分子模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鉴定出一个调控水稻粒型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OsMADS47,阐明了该转录因子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动态平衡调控水稻籽粒形态的分子机制,为细长粒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80
研究发现PARP12调控细胞死亡与抗病毒免疫的新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死亡及炎症反应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RIPK1和RIPK3作为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蛋白,其活性受到多种翻译后修饰的精...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0
高地喜讯(18)| 重量级奖项×4! 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 近日,第47届国际软件工程大会在加拿大举行。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和国际计算机学科排名CSRankings双重认证的软件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会议,ICSE每年仅...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80
“中油杂501”再创我国冬油菜单产新高 6月4日,在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典型培育推介活动现场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经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现场评价验收,200亩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一次性机械收获平均亩产高达3... 科研动态 2周前0320
研究揭示原行星盘中四种流体不稳定性共存机制下的星子形成 原行星盘是行星形成的摇篮,行星形成过程中尘埃的聚集和演化深受盘内动力学环境影响。星子是行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由细小尘埃颗粒和固态冰雪物质聚集而成,其尺度通常为103至105米,被认为是行星胚胎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70
哈尔滨林机所发布多端协同控制草帘沙障铺设机器人 6月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试验基地,一台由哈林机所牵头,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与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共同研发的草帘沙障铺设机器人成功完成测试。该机器人随后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机械化治沙装备现场作业...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50
人脑神经元高保真染色与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研究获进展 长期以来,在人脑成像领域,获取大体积脑组织中的神经元结构信息是一项挑战。其核心难点在于染色效率与组织自溶矛盾,即刚离体的人脑组织难以获取且易快速降解,经典高尔基染色需在37℃或室温下促进染料扩散,但会...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40
北理工团队在转角双层锑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的姚裕贵教授、肖文德研究员团队与北京科技大学潘斗星副教授合作,在转角电子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成功制备了转角双层锑烯,并发现其具有转角依赖的电子结构转变。研究成果发表于物...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30
抗衰型人间充质祖细胞技术体系研究获进展 随着年龄增长,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然而,干细胞耗竭在衰老过程中是因还是果,以及外源性干细胞移植能否有效延缓衰老,一直是未解的科学难题...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70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与大气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揭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导致全球河流汞的入海通量增加了2至3倍 汞化合物是一类强效的神经毒素,主要通过食用鱼类威胁人类健康。河流不仅是饮用水和食物的重要来源,自工业革命(约1850年)以来,其汞浓度和向沿海地区的输出量也显著上升。然而,这一变化的时空格局尚未被系统...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0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GROVE奖励函数提升AI技能学习效率 让虚拟智能体听懂自然语言并执行多样物理动作,一直是AI界的圣杯任务。传统强化学习依赖人工奖励设计,模仿学习又受限于数据分布,想要扩展到开放词汇的复杂任务,常常步履维艰。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课...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00
上海交大李丹课题组与合作者在AD患者脑中发现Aβ聚集体新亚型并揭示PET探针识别Aβ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D)作为第一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衰退和认知损伤为临床核心症状。其病理特征表现为大脑灰质萎缩、淀粉样β蛋白(Aβ)聚集形成斑块及Tau蛋白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针对Aβ和Tau病理聚集...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8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系统阐释假尿嘧啶修饰的功能与治疗应用新范式 2025年5月2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教授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Functions and therapeuti...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50
我国侵入式脑机接口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等,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脑智卓越中心研究团队研制及生...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60
上海交大申涛、陈向洋通过“光电合璧”策略助力聚苯乙烯废弃塑料发散性升级回收 上海交通大学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申涛副教授及陈向洋副教授团队,近期在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题为“Divergent Upcycling of Polystyrene in...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60
中山大学许杰团队破解细胞膜的“脆弱密码” (通讯员章智琦)细胞膜在面对机械应力,例如血流剪切力时,是如何“撑不住”的?破裂是被动发生,还是可以被主动调控?6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杰团队和合作者为这个谜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答案。他们发现...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50
中山大学唐策团队发现纤维化病重要靶点 (通讯员章智琦)6月9日,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唐策研究员团队联合深圳市儿童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研究首次证明,肺泡巨噬细胞会通过识别从肠道转移到肺部的共生真菌,激活自身促纤维化...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60
中国海洋大学在硅藻细胞内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的生物合成机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海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研究所藻毒素与生态健康团队李爱峰教授联合厦门大学林森杰教授团队在硅藻细胞内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10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获得2025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冠军 德国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2025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ISC25)总决赛在德国汉堡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清华大学学生超算团队夺得现场总冠军,同时获得LINPACK基准测试最高性能奖。这是清华大学在三...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50
清华大学2025年黄文熙讲座(第28讲)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6月7日,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及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5年黄文熙讲座(第28讲)学术报告会在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张建民、朱合华等知名专家...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0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物理理论团队揭示靶碎裂机制导致超子自旋转移压低效应 近日,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物理理论团队教授刘天博、副教授周雅瑾、教授梁作堂、博士研究生赵晓燕在超子产生与极化机制研究中取得突破,揭示在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中靶碎裂机制引发显著的超子自旋转移...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