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肖智勇团队发现月震正在引发新滑坡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文章导读
你以为月球早已死寂沉睡?中山大学肖智勇团队最新揭秘:它正因内部地震而“颤抖”!通过对比2009年以来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团队发现数十处新滑坡竟由内生月震(而非小行星撞击)触发,70%以上集中于雨海盆地东部。这些“小而浅”的滑坡虽规模有限(长度不足1公里、厚度不到1米),却为人类登月敲响警钟——未来基地必须避开月震活跃区。研究不仅颠覆“月球静止”认知,更用滑坡分布精准定位地下地震带,为月球探索安全选址提供黄金指南。登月时代来临,这份预警你怎能错过?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研究表明,月球不是一片死寂的荒漠,表面和内部仍在“活动”。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肖智勇团队联合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吴明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2009年以来月球上新增了数十处滑坡,而这些滑坡的主要“推手”,不是小行星撞击,而是月球内部产生的地震,也就是科学家所称的“内生月震”。该成果近日发表于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是月球热演化研究的重要进展,为未来人类登月建站的选址与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山大学肖智勇团队发现月震正在引发新滑坡

月球上的滑坡监测点,黄色为疑似撞击触发的滑坡,红色为内生性月震触发的滑坡。

“要找到月球上的新滑坡,我们用的是卫星图像对比的方法。我们用分辨率小于1米/像素的数据,对比覆盖同一区域的前、后图像数据,发现自2009年以来,月球形成了大量的新滑坡。”张吴明介绍。

研究团队挑选了月球正面和背面容易发生滑坡的74个观测区域,包括年轻撞击坑的陡峭坑壁、断层活动形成的皱脊,以及可能存在近期火山活动的不规则月海斑块,通过精准对齐前序和后序图像数据,再计算反照率变化,找到了滑坡发生的地点和形态。对这些观测区域内新滑坡的研究,可反映月球整体的滑坡活跃水平。

为了避免误判,团队还严格控制了图像的光照条件(如前、后拍摄时太阳角度差异不超过 5°),并结合月球数字高程模型,量测滑坡所在斜坡的坡度,确保每一处滑坡的识别都可靠。

和地球上的大型滑坡不同,月球上的新滑坡显得“小巧”且“浅表”:大多数滑坡长度不到1公里,宽度不足100米,最厚的地方不到1米。从规模上看,每处滑坡移动的物质的体积都小于10万立方米,且主要集中在坡度 24°~42°的斜坡上。这种“小而浅”的特点意味着,这些滑坡对未来月球探测的整体风险较低,但如果登月设备建在滑坡附近的斜坡旁,仍需注意防护。

那么,是什么触发了月球滑坡?肖智勇团队分析了这些新滑坡的地质情况,发现了大量新形成的撞击坑,最大的直径超过70米。但是,不到30%的新滑坡可能是由撞击触发,且滑坡开始的位置普遍缺乏暴露的岩石。因此,科学家推断,这些滑坡主要是由内生月震引发的震动导致的,证实月球内部仍有能量活动。

“这些内生月震驱动的新滑坡,主要集中在月球雨海盆地的东部区域,而这里恰好是过去阿波罗探月任务中记录到浅层月震较多的地方。这意味着雨海盆地东部可能是月球当前的月震活跃区。”肖智勇说。

肖智勇表示:“未来如果要在月球建立长期基地,我们应该避开这类月震活跃的区域,选择更稳定的地点。”

此前,人类很难直接探测月球内部的地震带,但这项研究表明,“月球滑坡的分布”可以像指南针一样,帮助我们间接找到月球地下的活跃地震区——这为未来部署月球地震仪、研究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明确方向。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f384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