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心实现月球极区撞击坑迷你尾迹的三维混合PIC模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也是人类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来,月球极区撞击坑的永久阴影区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观点,成为国际月球探测和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地形遮挡,极区撞击坑附近的空间环境比较复杂。一...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470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刘云慧教授团队揭示农业景观自然/半自然生境对氮沉降增加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缓解作用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云慧教授团队博士研究生范顺祥以第一作者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 PLOS Biology 发表研究论文《自然/半自然生境缓解氮沉降引起的节肢动物...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450
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汪以馼课题组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研究成果,揭示氧化应激在铅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供稿)铅(Pb)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毒性主要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尽管已有大量研...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3,0450
近代物理所等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新文团队联合法国索邦大学教授Alain Dubois,在离子-原子电荷交换碰撞的自旋统计破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45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物理学院杜轶/庄金呈研究团队在实现多重可控拓扑相变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通讯员 冯海凤)近日,北航物理学院表面物理与量子物质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合作,在实现多重可控拓扑相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30日以“Coalescence of mult...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3,0440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理学院杨婷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液体活检研究新成果 7月12日,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杨婷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virus flexibility...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3,0420
新疆生地所在云杉碳汇林生物量估算研究方面获进展 人工碳汇林在我国西北高寒区广泛种植。准确估算人工碳汇林生物量是实现碳交易的基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激光雷达被广泛地用于树木三维信息获取,但这一单一数据在幼龄针叶林中难以准确提取树木冠幅信息...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410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付琴团队揭示靶向抑制磷酸二酯酶PDE4D对心衰的保护作用 2月26日,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付琴团队在Redox Biology发表了题为“抑制磷酸二酯酶PDE4D通过激活线粒体自噬改善心肌肥厚和心衰”(PDE4D inhibition ameliorates ...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3,0400
棉花秸秆可转化为微生物蛋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将棉花秸秆转化为微生物蛋白,为棉花秸秆高值化利用和饲料蛋白资源开发提供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400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生命学院盛韧教授课题组在肿瘤细胞周期调控和临床转化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7月4日,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盛韧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CDKL3 is a targetable regulator of cell cycle progression in cancers...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3,0390
北理工团队在纳米剪纸-液晶复合结构光学手性动态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手性结构对圆偏振光的选择性响应长期以来是光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汪洋教授、李家方教授团队与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团队,以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380
武汉大学闫卫课题组在肿瘤-机体代谢通讯领域研究获突破 (通讯员董美玲)国际代谢杂志Cell Metabolism于6月19日刊发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杂生命体代谢与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教授闫卫课题组的最新进展。论文以“Arachidon...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3,0370
有机半导体材料室温自旋输运和微观弛豫研究获进展 有机半导体材料由轻质元素组成。该材料表现出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能够保持较长的自旋寿命,并在室温下展现出自旋传输潜力。此前,科学家针对有机半导体在自旋阀中作为非磁性中间层的应用开展了研究,但自旋传输...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35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成功研发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超薄电解质膜 5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忠伟院士团队联合浙江万里学院王新团队在《先进材料》发文,成功研发一种厚度为8.4微米(µm)的超薄固态电解质膜。该电解质膜采用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并具备...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340
青岛能源所等发现神经酸可减轻中风及中风后抑郁行为 神经酸是在哺乳动物神经组织中发现的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李福利、范勇团队,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军、李贤煜团队,在hLife上发...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340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取得辐照诱导准同型相界新进展 6月10日,《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刊发一项关于探索压电材料中构筑准同型相界新方法的研究成果,题为“辐照诱导铁电聚合物准同型相界”(Morphotropic phase...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3,0320
人才强校 | 草业学院张英俊、刘楠教授团队揭示放牧行为调控草地土壤碳动态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英俊、刘楠教授团队在放牧对草地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论文通过8年模拟放牧及13C脉冲标记实验,揭示了采食...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310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黄璞、孔熙合作团队在暗物质实验探测上取得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黄璞、孔熙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丹麦玻尔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成果,成功利用自旋量子传感器的应力效应在高频范围内测试了基本物理常数的变化。这项研究首次在0.1至...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3,0310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升 乔安娜团队揭示TAAR1识别毒品分子机制 甲基苯丙胺(METH)俗称冰毒,是一种成瘾性极强的精神药物,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METH的生产、运输、销售。痕量胺受体TAAR1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广泛表达,特别是在单胺能区域,能够识别METH并激活引发...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3,0310
中山大学尧江明课题组提出全新方法约束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核矩阵元 中山大学尧江明教授课题组联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Giuliano Giacalone博士,提出通过高能核碰撞实验中的强子动量相关性,间接约束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核矩阵元的新方法。该方法以150Nd→150S... 科研动态# 中微子研究# 核矩阵元# 高能核物理 4个月前03,0290
中国科大实现超快高保真度中性原子态探测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在中性原子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王健研究组利用光纤微腔与中性原子的普塞尔(Purcell)区域耦合,实现了超快高保真度的原子态读出,其速度和保真度均创造公开...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3,0280
天津工生所在谷氨酸棒杆菌全基因组规模筛选新型功能元件方面获进展 工业菌种是生物制造的重要竞争力。研究微生物底盘并发现与目标产品生产相关的高效功能元件是工业菌种领域的研究热点。谷氨酸棒杆菌是氨基酸工业生产的主力菌。而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约50%的基因功能尚不明晰,功能...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27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设计大幅提升金属材料稳定性的“钢筋骨架” 4月3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团队在《科学》发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金属材料在保持强度和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稳定性。 金属材料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定律,即强度、塑性和...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260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开发了一种个体化诊断预测模型 4月24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采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机器学习采取共形预测(CP)等方法,针对多发性硬化症(MS)评估,构建了精准的预测模型。研究成果发表在《数字医学》(Digital ...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240
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张志平、孔丽团队在脂质纳米粒mRNA递送领域取得新进展 5月28日,药学院张志平教授与孔丽教授团队在ACS Nano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Iterative Screening of Vitamin E-Based Functional Lipid Nano...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3,0240
北京化工大学冯越教授课题组在《Cell》发文揭示噬菌体抑制和逃逸细菌CBASS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 基于环状寡核苷酸的抗噬菌体信号系统(cyclic-oligonucleotide-based antiphage signaling system),简称CBASS,是细菌的重要免疫系统。噬菌体感染细... 科研动态 10个月前03,0240
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硅基纳米剪纸结构形变调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李家方教授、姚裕贵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近期在硅基纳米剪纸结构的形变调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塑性、弹性与滞性形变的精准控制,并展示了光学信息加密显示功能。该研究突破传统形变理论,提出镓...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3,0230
科研人员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近年来,空间组学技术成为解析组织异质性和复杂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空间转录组学在胚胎发育、神经科学和疾病机制研究中展现出潜力。作为直接执行生物功能的核心分子,蛋白质的空间分布研究在技术上面临...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230
研究揭示植物磷酸盐跨膜转运与调控的分子机理 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与王永飞团队,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PHO1...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210
动物所研发出全转录组可编程智能测序新技术 真核生物的转录组由大量蛋白编码mRNA、非编码RNA和环形RNA等多种分子组成,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在庞大而复杂的转录组中高效、精准地检测目标转录本,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重要挑...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