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实现百万赫兹重复频率电子束流贯通 7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杨学明和研究员张未卿带领的联合研发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下简称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百万赫兹重复... 科研动态 3周前0450
高纯度六方金刚石成功合成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和杨文革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罗端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合成百微米-毫米级、结构有序、高纯度的六方金刚石块体样品,结合单晶X射线衍射、高分辨电子显微成像及能... 科研动态 3周前0430
“东方”超算助力智能超燃冲压发动机设计 对复杂燃烧动力学的量化分析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系统设计优化的关键环节。传统方法依赖海量流场数据的人工判读,存在计算资源消耗大、现象识别效率低、跨工况关联分析困难等问题,制约了设计优化进程。 近日,中国... 科研动态 3周前0450
研究实现全氟碳微液滴中软X射线触发纳米级相变的原位观测 全氟碳化合物因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应用价值显著。其中,低沸点全氟碳(PFCs)微液滴在生理条件下稳定,可在能量刺激下实现液滴-气泡快速相变,不仅为肿瘤靶向超声成像与药物递送提供新思... 科研动态 3周前0440
研究发现跨物种表达植物免疫受体获得对细菌激发子的新识别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发现,异源表达免疫受体可赋予植物对一种毁灭性病原细菌的新的识别能力,并增强对细菌性青枯病的抗性。 青枯菌寄主范围广泛,包括番茄... 科研动态 3周前0550
刚柔并济的“神经触手”探针成功研发 在脑机接口与神经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柔性神经电极凭借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机械匹配性,被认为是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选择。相较于传统刚性电极,柔性探针可有效减少脑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并延长在体寿命... 科研动态 3周前080
苍蝇传播种子新机制获揭示 种子传播是植物繁殖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重要环节。目前,动物介导的种子传播研究多聚焦于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传播除蚁播外研究甚少,其他类群的传播作用缺乏关注。双翅目昆虫(蝇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却从未... 科研动态 3周前0490
研究提出单细胞多组学新方法实现胰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多维度解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林达等报道了新开发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Uni-C。该方法可在一个细胞中同时解析基因组大尺度结构变异(如SV、CNV、ecDNA)、小尺度突变(SNP/I... 科研动态 3周前0200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Benjamin Becker教授/赵伟华副研究员在Advanced Science发文揭示关键神经机制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Benjamin Becker教授、赵伟华副研究员,深圳大学梁臻研究员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Oxytocin Reduces ... 科研动态 3周前0430
清华大学电机系孙宏斌团队牵头设计研发的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获Nature News高度评价 2025年7月22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新闻头条以“中国正在加强其南极研究。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China is boosting its Antarctic resear... 科研动态 3周前0410
我国学者在纳米多特异性抗体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 纳米多特异性抗体设计策略。(a)基于融合蛋白复合型“纳米适配子”构筑纳米多特异性抗体;(b)纳米多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30301、32430059、320... 科研动态 3周前0110
我国学者在精准抗菌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TseVs效应蛋白的种属特异性抗菌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70061和32100019)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傅暘教授研究团队在VI型分泌系统(T6SS)抗菌效应蛋白(以下简称... 科研动态 3周前0740
我国学者在双极膜制备氘代酸碱方面取得进展 图 双极膜电渗析制备氘代酸碱性能示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438012, 22261132518, 22393913, 22303090)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和李震宇团队在... 科研动态 3周前0220
我国学者在二维半导体晶圆制造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利用“固-液-固”生长策略制备晶圆级InSe高质量晶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25023、52322205、5225039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与合作者在二维硒化铟半导体... 科研动态 3周前0630
我国学者在高屈服强度-均匀延性复杂合金设计制备方面取得进展 图 领域知识辅助机器学习方法设计具有双析出相的Fe35Ni29Co21Al12Ta3多主元复杂合金(a, b, c),使得铁基复杂合金具有创纪录的屈服强度-均匀延伸率匹配,室温力学性能组合明显超越目前... 科研动态 3周前0480
我国学者发现植物防御激素水杨酸合成新通路 图 种子植物中水杨酸合成的完整通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330008、32300255)等资助下,四川大学张跃林团队完整解析了植物中一条全新的水杨酸合成通路“PAL/BSH途径”,并证... 科研动态 3周前0190
我国学者在AI驱动的活体蛋白质激活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图 CAGE-Proxvivo技术通过机器学习辅助的"脱笼"化学实现活体蛋白质精准激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5701、22137001 和2232100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陈鹏团... 科研动态 3周前0810
我国学者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基于半导体型载体尺寸调变的金属-载体轨道耦合调控。Pd单原子催化剂在乙炔选择性加氢中的催化活性与n-型(b)和p-型(c)半导体载体LUMO位置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 科研动态 3周前0480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多模式交通系统韧性方面取得进展 图 自适应行为模式。(a-c)小汽车乘客行为转换;(d-f)公共交通乘客行为转换;(g-h)洪涝灾害下统一的自适应交通方式转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2288101,72242102)等资... 科研动态 3周前0650
我国学者在氮原子插入饱和氮杂环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图 氮原子插入四氢吡咯环构建多氧化态1,2‑二氮六元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1148)等资助下,南京大学陆红健团队在饱和氮杂环的氮原子插入反应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吡咯烷的氮原... 科研动态 3周前0530
我国学者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a)充电过程中不同电解液调控策略下正负极界面的演化示意图;(b)Li||NCM811软包电池在微乳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372207)等支持下,浙江大学陆俊教授团... 科研动态 3周前0340
我国学者在植物水杨酸合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PAL依赖的SA生物合成的完整路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470365, 32470395,32301802, 31670277)等资助下,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可伟团队完整阐述... 科研动态 3周前0230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粒子物理实验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 Λb0重子(a)及其反物质粒子anti-Λb0重子(b)的不变质量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25504,12061141007,12188102)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原宁教... 科研动态 3周前0310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非双曲钒酸钇稀土晶体中发现双曲声子极化激元 图 (a)传统双曲材料与钒酸钇晶体的介电张量符号关系及双曲范围;(b)基于钒酸钇晶体的温度驱动光学拓扑转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72162、52072349、52402020)等资助... 科研动态 3周前0220
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团队在数据中心高速光互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周林杰老师团队李雨副教授,联合诸葛群碧教授团队及华为团队在数据中心高速光互连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片上自适应色散补偿功能的4×256 G... 科研动态 4周前0790
上海交大何小刚团队:粲重子衰变或为宇宙物质起源提供线索 宇宙中物质远多于反物质这一现象长期以来困扰着科学界,被称为著名的“物质起源之谜”。粒子物理中的电荷宇称(CP)破缺机制被认为是解开这一宇宙之谜的重要关键,为此科学家们持续通过各种实验渠道积极寻找新的C... 科研动态 4周前0790
上海交大周永丰/李俊/苏远海联合团队实现钴氢化物介导的光催化乙炔杂质半加氢反应用于聚合级乙烯连续生产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周永丰教授与李俊副教授、苏远海研究员联合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obalt hydride-mediated photocatalytic se... 科研动态 4周前0420
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精确量化全球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程天海团队在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精准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基于这一方法对全球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系... 科研动态 4周前0240
研究发现辐射主导磁重联中的自旋凝聚等离子体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磁能快速释放和粒子加热加速的关键过程,广泛存在于太阳耀斑、地球磁尾、黑洞喷流、伽马暴乃至聚变装置等多种等离子体环境中。当磁场强度达到极端水平时,电子在重联过程中将进入辐射主导区域,此... 科研动态 4周前0390
锂电池热失控预防研究获进展 随着电动汽车与储能电站的发展,锂金属电池虽有望突破500Wh/kg的能量密度极限,却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高镍正极在200℃时即分解释放氧气,金属锂负极与电解液反应生成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正负极气体在... 科研动态 4周前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