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段兆云教授研究小组:从理论创新到工程落地,引领超构材料真空电子学发展 什么是“超构材料”?通俗地说,“超构材料”就是一类由人工设计的亚波长结构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或难于实现的物理特性。将“超构材料”创造性地引入真空电子器件,可以充分利用其亚波长、强局域谐振等特性...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210
上海有机所揭示葡萄糖感知与非经典焦亡之间的分子联接 细胞的营养状况和细胞焦亡的发生对宿主抵御感染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细胞的营养状况变化如葡萄糖水平变化,对于宿主应对病原体感染具有重要影响。在细菌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葡萄糖水平可能发生改变...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210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团队合作揭示去泛素化酶USP17L调控小鼠2-细胞程序的作用及机制 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是生命起始后的第一个转录事件,是胚胎程序启动和母源向合子转变的重要驱动力。ZGA异常会导致胚胎发育缺陷甚至停滞。哺乳动物包...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200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英俊、刘楠团队在优化放牧促进草地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5月23日,Cell 出版社旗下国际学术期刊 One Earth 在线发表了我校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英俊、刘楠团队的研究论文《优化放牧管理维持草地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增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Optimi...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2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山洪风险预测大模型及物理模型的融合集成技术”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2025年3月26日,中国水科院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山洪风险预测大模型及物理模型的融合集成技术”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中国水科院副院长丁留谦出席会议,水利部防御司...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200
厦门大学王野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CO₂电催化还原制多碳化合物取得新进展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王野、谢顺吉教授团队与程俊教授、中科大姜政教授等合作在CO2电催化还原制乙烯、乙醇等多碳化合物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Roles of copper(I) in water-p... 科研动态 10个月前01,3180
研究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持续生存到距今约4万年前 7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领衔的科研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关于青藏高原夏河丹尼索瓦古老型人类的研究成果(Middle and Late Pleistocen...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18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鹏课题组实现界面声子输运动力学的亚纳米分辨探测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电子显微镜实验室高鹏课题组利用电镜电子显微镜的快电子非弹性散射谱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温度场和界面热阻测量,并阐明了由界面声子主导的跨界面热输运的微观机制。2025年6月...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170
中山大学黄维院士团队王来源副教授课题组发现“拉锁式层内劈裂层间重组”全新相变机理 (通讯员谢添)柔性电子学院黄维院士团队王来源副教授课题组长期聚焦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针对相变半导体,探究其在电子束/激光辐照、离子掺杂、静电调控等多种外界刺激下的相变行为及其物理性质的转变,进而构筑高...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150
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郑颖颖教授课题组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研究在IEEE Trans期刊发表 近日,我校信电学院郑颖颖教授在电气工程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Dynamic Incent...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140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黄云辉姚永刚教授团队钠离子电池高容量超快充负极研究成果获关注 1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焦耳》(Joule)在线发表了材料学院黄云辉姚永刚教授与武大方永进教授、浙大朱书泽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的精准智能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论文题为“I...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130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neuSCAN团队赵伟华副研究员/Keith Kendrick教授在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neuSCAN团队在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国际顶级期刊 Molecular Psychiatry 上发表题为“Identifying brain functional sub...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120
北京大学地空学院杜江辉与合作者在《自然》发表成果,解释深海海底在痕量金属元素循环中的重要角色 海洋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痕量金属,如铁、镍、铜、稀土元素等,不仅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运转的营养元素,还是科学家解读海洋和地球系统演化历史的示踪剂,更是支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资源。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120
全球首创!东南大学成功研发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 (记者 吴涵玉 摄影 杭添)5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缪昌文教授,周扬教授团队最新科研成果——全球首创的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正式亮相发布。该颠覆性技术直击建筑行业高能耗痛点,以水泥为载体开辟...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120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宋建农团队刘彩玲副教授课题组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目前我国三大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总体较高,但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一直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为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年来,工学院宋建...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120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 达婷:智能体打开教育拥抱大模型的入口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如ChatGPT、ChatGLM、DeepSeek等),掀起了新一波技术革命浪潮。DeepSeek R1的开源策略降低了技术门槛,推动...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110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晏明全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从表层到深海CDOM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海洋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海洋固定、传输与储存碳的主要载体,揭示其循环机制对理解海洋碳汇及气候反馈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深海DOC为惰性碳库,随洋流缓慢迁移,可储存上千年,但深海微生物的高活性表明可...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100
我院中水科技公司完成国内首次大容量发电机任意转子位置直流衰减试验 2024年4月29日,云南鲁布革水力发电厂顺利完成国内首次大容量发电机任意转子位置直流衰减(DC decay)试验。本次试验由南网储能西部修试公司组织,南网储能科研院予以技术支持和监督,我院中水科技公...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100
大连化物所实现一氧化碳高效电解制多碳燃料和化学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敦峰和汪国雄、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等,在一氧化碳(CO)电催化转化方面取得进展。该成果实现了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100
上海交大章雪晴团队在Nat. Commun.发表甾体结构化吸入LNP共递送甾药/抗TSLP mRNA协同治疗难治性哮喘的研究成果 上海交大章雪晴团队与新泽西理工学院许晓阳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开发甾体结构化吸入LNP(ASCEND)系统,共递送甾药与抗TSLP mRNA以协同治疗难治性哮喘。该系统利用布地奈德替代LNP胆...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080
综述缓解厌氧消化抑制作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创新团队首次系统综述了缓解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抑制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关键代谢途径和能量学的机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080
物理所发展出制备单质非晶金属的普适策略 传统观念中,物质被划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如果所有物质均可在实验上通过“冷冻”过程转化为非晶态,将证明非晶态是常规物质的第四态即非晶态是物质的基本状态之一。在非晶态物质形成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所有...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08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曹志军教授团队揭示围产后期奶牛氧化应激机制并发掘抗氧化核心有益菌 近日,《自然》(Nature)旗下期刊《npj生物膜和微生物组》(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曹志军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围产后期奶牛...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070
中山大学蔡卫斌团队揭示糖尿病心肌损伤中代谢-结构病理联接新机制 (通讯员蔡卫斌)4月7日,中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蔡卫斌教授团队与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陈慧教授团队合作在知名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论文。研究首次提出“代谢-结构偶联...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070
中山大学中大研究显示:水草成气候危机“隐形推手” 当我们在谈论气候变暖时,或许该把目光投向北方那些看似静谧的湖泊。最新研究发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水生植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而它们蓬勃生长的代价,可能是加剧全球温室效应。 3月28日,《自然-地...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060
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周奇教授团队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通讯员 李保平)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于4月9日至13日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办。我校航空航天学院周奇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SBOD-HUST:基于代理模型的智能优化设计软件平台”(SBOD-HUST...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050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智焕、华辉课题组和合作者在原子核壳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当原子核的核子数(质子或中子)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性质会表现出格外的稳定性,这些数字被称为原子核的“幻数”。Mayer和Jensen等人利用包含了自旋轨道耦合的壳模型对幻...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040
中国科大在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模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王玉杰研究员以叶片光学特征为例,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引入植物光学性状时空格局对地球系统模拟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地球系统模式考虑植物过程与性状的重要性。相关成...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030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在TOP期刊 Petroleum 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自动化工程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成像团队研究生何文斌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Petroleum Science(CiteScore:7.70)发表题为《Thin layer identificatio...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020
北京大学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先进材料》发文,揭示通过晶格应变调控研发成功的高性能富锂锰基锂电池正极材料 锂电池是中国目前的“新三样”。提升锂电池的性能是当务之急。下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富锂锰基材料(LMR),因其超高比容量而备受关注,但其结构复杂、电化学性能衰减显著,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的推进。北京大学深...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