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陈长鑫团队在黑磷纳米带及其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长鑫教授研究团队在具有近原子级光滑边缘和明确边缘取向的高质量窄型黑磷纳米带的制备及其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探测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260
研究揭示具核梭杆菌黏附宿主细胞动态调控机制 病原菌表面粘附素通过特异性分子,识别介导病原体与宿主的紧密接触,并在感染过程中呈现动态调控特征。然而,关于细菌-宿主界面粘附强度的动态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具核梭杆菌是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显著富集的厌氧...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740
科研人员揭示海洋热浪影响全球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 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加剧,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威胁。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洋上层200米以内的水体,作为海洋的初级生产者,支撑着整个海洋食物网,并在全球...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700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刘世元谷洪刚教授团队取得逼近分辨率极限的相干衍射计算成像新成果 (通讯员 刘力)8月28日,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刊发机械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刘世元教授、谷洪刚教授团队在相干衍射计算成像领域最新成果,并被选为期...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720
研究发现铁电二极管噪声新特性 边缘人工智能系统因密集计算需求,对高质量随机熵源有较高要求。传统熵源随温度变化及频率增加而衰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铁电二极管噪声特性能够契合高频和剧烈温度变化的边缘人工智能系统。团...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890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研究员周沙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文阐明气候变化对陆面蒸散发的影响机理 9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研究员周沙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Neglecting land–atmosphere feedbacks overesti...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130
热带森林土壤碳汇机制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多国科研机构,在热带森林土壤碳汇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选取热带地区同一演替序列下的典型森林类型,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野外原位培养实验。通过结合内生长袋...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080
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李辉教授团队揭示多细胞组织力学新机制:细胞间流体输运起主导作用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李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郭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研究员所刘率男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生物组织力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发现,在秒至分钟的短时间尺度上,多细胞组...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950
研究解析人类激素受体的表达特征与疾病关联 人类激素受体在个体发育与生命活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以往研究聚焦于单个或单类激素受体,鲜有关于人类激素受体的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组,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单...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240
西安交大核技术研发项目“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关键设计分析软件 自主化研发、验证及应用”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首次牵头承担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液态金属冷却快堆关键设计分析软件自主化研发、验证及应用”顺利通过综合验收,项目评定结果为“优秀”。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3330
南开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登上《科学》 (通讯员 吴婧譞)近日,南开大学讲座教授中村荣一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Rapid, Low-temperature Nanodiamond Formation by Elect...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20
中国农业大学动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团队在流感病毒致病与机体抗感染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 )上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ARRDC4 介导的糖酵解通过果糖-1,6-二磷酸增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先天免疫》(ARRDC4-m...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8520
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理论极限研究获进展 疲劳强度是影响材料及构件可靠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提高材料疲劳强度,可以提高工程构件长期服役可靠性,有助于实现构件轻量化,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前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张哲峰团队等,将GCr15...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7580
研究提出快速柔性水伏离子传感新策略 近年来,水伏效应因其在能量收集与传感应用中的独特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典型的水伏离子传感由于固-液界面存在较大的扩散阻力,水和离子需要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才能达到扩散平衡,严重限制了其在快速离子检测中的应...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8220
超薄柔性电子界面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脑机接口和神经康复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将精密电子器件如同“皮肤”一般贴合到器官组织上,实现对生理信号的采集和调控。然而,传统贴附方法往往导致器件内部产生巨大应力,尤其是...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6610
科学家破解颗石藻光系统复合物高效利用光能的分子机制 颗石藻是海洋中的主要浮游植物之一,在海洋碳沉积和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颗石藻能够适应海水不同深度的多变光环境,高效的光合自养生长可助其快速繁殖。但颗石藻光系统复合物高效捕获和利用光能的微观机理并不...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5320
上海交大教育学博士论文入选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创新计划——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名单,上海交通大学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库。教育学院博士毕业生徐伟琴的学位论文《我国研究型高校大学...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290
高原所在白马雪山典型森林群落完整性格局及驱动因子方面取得进展 图1:研究样地位置 图2:不同海拔物种丰富度、暗多样性及群落完整性指数的变化 图3:影响群落完整性指数的主要因子 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确保生态系统功能和韧性至关重要。“暗多样性...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3100
上海交大王强教授在《教育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强教授在高水平期刊《教育研究》(2025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论“大思政课”的空间向度》。 【论文摘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全面推进“大思...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88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4)水保全重室张庆玮副教授揭示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庆玮副教授在农田地表微地形改变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氮溶出路径分配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the r...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080
亚林所研究团队破译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作用“密码” 图1:毛竹纯林采样点 图2:林分结构优化对氮素流失的影响 图3:水源涵养林调控氮素流失的潜在路径示意图 近日,亚林所生态修复研究团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JCR Q1,I... 科研动态 1个月前04600
西安交大蒋庄德院士与吕毅教授团队在心血管疾病监测领域取得变革性技术突破 心血管疾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隐蔽性和高致死率等特点,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头号杀手。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可通过关键心血管参数的连续、实时和长期监测得到早期预警和及时诊断,有效降低致死致...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549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5)经管学院张晓宁副教授/张寒教授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经管学院张晓宁副教授/张寒教授在《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上发表了题为“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govern...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408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6)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领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题为“The susceptibility factor RTP1 negatively regulates Arabidopsis...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7700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硒原子替代的一维锯齿状磷制备 及其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还原制乙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光催化CO2还原为高附加值乙烯是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理想策略。然而,CO2还原产物复杂多样,且以一碳产物(如一氧化碳、甲烷)为主,而高附加值的二碳产物如乙烯的选择性远低于50%。 针对以上问题,西...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978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17)康振生院士团队揭示TaGW2-TaVOZ1模块通过泛素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调控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国家重点实验室康振生院士/毛虎德研究员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TaGW2-TaVOZ1 module regulates wheat salt ...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770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金星教授和沈卡教授团队人工设计并构筑出大面积铁磁双半子晶格 对称性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概念,几乎一切物理现象和功能特性都与之密切相关。手性磁体中空间反演对称破缺可产生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这是实现如斯格明子、霍普夫子等拓扑磁...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385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曹玮老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黑色素分子工程实现高效γ射线生物防护 随着电离辐射在医疗、工业及太空探索中的广泛应用,开发轻量、生物相容且高效的新型辐射防护材料已成为迫切需求。传统材料如铅和混凝土虽广泛应用,但存在笨重、有毒等局限;尽管已有无铅替代材料如含金属的微纳米材...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6080
西安交大靳立教授团队提出提高无铅压电陶瓷应变性能新策略 压电陶瓷是一类能够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因其优异的机电耦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致动器、传感器等精密驱动领域,受到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目前高性能压电陶瓷大多为铅基材料(如锆钛酸铅,PZT...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8790
研究开发蛋白质迁移学习方法助力膀胱癌诊断 膀胱镜被视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但其侵入性使众多患者望而却步。临床上,超过一半患者确诊已属晚期。如何用简便、无创、准确的方法,尽早“筛”查高风险人群,成为研究重点。 血液与尿液相比于膀胱镜,具有获...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