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涡旋自由电子激光研究获进展 短波长涡旋光因其独特的螺旋相位分布和轨道角动量特性,在非线性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凝聚态物理、细胞生物学等前沿科学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但受限于现有技术瓶颈,如何产生高亮度、短脉冲以及相干性好的高品质X射...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420
金属间电子化物表面自发水解离促进CO2甲烷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骆明川团队,在理论-实验-数据一体化研究思路指导下,针对金属间电子化合物(IE)催化CO2甲烷化的研究取得进展。 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CO2电还...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97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全重室杨晓梅副教授课题组在侵蚀泥沙对农药输移分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芬兰欧陆大学在侵蚀泥沙对农药输移分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以“Pesticide transport...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290
亚纳米铜团簇与钌单原子协同催化乙炔加氢研究取得进展 乙烯作为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其纯度直接影响乙烯下游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生产。由石油裂解制备的乙烯中,通常含有0.5 ~ 2 vol.%的乙炔杂质,乙炔会毒化后续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乙炔杂质脱除是乙烯...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700
东南大学张袁健团队在局域pH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通讯员 王宇)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富碳材料与器件工程实验中心的张袁健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时间依赖电化学发光的局域pH检测技术,首次实现了析氧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质子动态的亚秒级实时监...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640
协同催化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净化研究取得进展 工业废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常因相互抑制效应导致净化效率下降,制约了催化燃烧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邓华研究团队采用载体缺陷调控方法(高...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260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刘禄教授团队在造血干细胞领域取得进展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维持血液系统稳定运行的“生命源泉”,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生成各类血细胞。HSC驱动的终生造血过程不仅依赖其自我更新能力以维持细胞...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1040
北理工团队在自然太阳光驱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团队在太阳光驱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atural Sunlight-Driven Activation of Inert Aryl Halides U...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2010
冷凉区油菜-烟草一年两熟高效复种模式获突破 近日,在山东诸城示范现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研发的冷凉区油菜-烟草一年两熟高效复种模式获得预期效果,经专家现场测产,每亩产油菜155.57公斤,成功解决了油菜和烟草接茬难题...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120
研究解析哺乳动物脂肪酸的组织特异性合成与跨组织转运 哺乳动物体内的游离脂肪酸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也是脂质合成的前体和关键信号分子,在维持机体代谢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酸的合成与在不同组织间的分配过程受到精密调控,其失衡可能破坏脂质代谢稳态,诱发非酒精性脂...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040
南开团队开发高精度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 (通讯员 倪文韬 王萁淇)5月23日,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郑伟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Deep-learning-based single-do...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130
电子科技大学《Photonic Sensors》期刊在光纤传感领域旗舰国际会议开展宣介活动 5月25日-30日,光纤传感领域全球顶级学术盛会——第29届国际光纤传感器大会 (OFS29) 在葡萄牙历史名城波尔图隆重举行。在学校的支持下,我校主办的《Photonic Sensors》(PhoS...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10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为小麦赤霉病高效防治及多种杀菌剂按比例递送提供潜在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杜凤沛教授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基于生物刺激素的智能纳米载体:通过多机制包封、协同增效与响应释放提...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2910
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王雅春教授课题组联合瓦赫宁根大学在奶牛平衡育种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王雅春教授课题组联合瓦赫宁根大学在动物育种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动物育种与遗传学杂志》(Journal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发... 科研动态 2个月前02350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创新非热加工技术应用新场景:高压诱导乳酸菌进入休眠态,有效抑制发酵食品后酸化问题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 发表研究性论文《高压诱导乳酸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抑制发酵后酸化》(High-pre...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850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发文对相接双星进行研究 近日,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本科生刘菲在学院李凯教授的指导下,于天文学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640
山东大学王美琴教授团队在国际密码顶会CRYPTO 2025发表密码分析新进展 近日,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王美琴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Unlocking Mix-Basis Potential: Geometric Approach for Combined Attacks”被国际...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240
清华大学地学系徐冰课题组揭示全球基础设施可及性不平等及其与健康差异的关联 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确保居民公平使用和获取基础设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促进公共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针对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 为填补这一空白,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2490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道新教授团队在血液肿瘤免疫调控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马道新教授团队在血液肿瘤免疫调控领域取得系列新进展,发现了多个血液肿瘤免疫调控的分子信号通路和干预策略。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To...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620
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郗玉娟助理研究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郗玉娟助理研究员与合作者以“How does knowledge creation really promote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lens o...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2900
厦门大学科学的力量厦大研发的这一系统,给船舶装上了“智能管家”! 当前时代,数字化转型无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航运业也不例外。想象一下,当万吨巨轮在浩瀚海洋破浪前行,其发动机的精准运转、导航设备的稳定运行、仪器的定期维护,以及备件库存的科学管理...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9930
中国科大提出全速度冲击防护仿生梯度双重布利冈结构设计新策略 防护用工程结构材料通常面临复杂的服役环境。现有的工程防护材料多采用层压板结构、晶胞结构以及三明治结构等设计方案。相关材料虽然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但仍受限于层间开层、质量过重以及强韧互斥等问题隐患,逐...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910
脉冲星辐射几何研究获进展 脉冲星作为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其射电信号通常呈现较窄的轮廓即约占整个脉冲相位的十分之一。因此,科学家难以通过其狭窄的辐射窗口对脉冲星磁层几何结构进行准确限制。但是,具有中间脉冲的脉冲星拥有更宽的辐射窗口...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850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程翔团队构建首个实测注入的通信与多模态感知智能融合数据集SynthSoM,从根本上提升AI原生多模态通感系统性能上限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支撑下的网联具身智能体将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推动各行业与日常生活的革命性变革。针对当前网联具身智能体上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相互分立、各自为政,进而制约其智能能力的科学问题,北京大学电子学院...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05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伟团队在《科学进展》上发表解析聚酰胺膜的离子选择性分离机制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志伟教授、王力教授联合美国莱斯大学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Deciphering co-ion ...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7620
规模化可控制备聚合物水润滑涂层获进展 聚合物水润滑涂层材料在生物医疗器械与装备运行部件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其中,聚两性离子水凝胶润滑材料因其优异的水合、抗污、抗菌等功能,备受关注。然而,聚两性离子水凝胶润滑材料的可控制备却是难点...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810
科研人员开发出基于流式拉曼的益生菌快检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相关高校、企业等合作,开发出基于流式拉曼(RFC)的高通量、高精度益生菌快速质检技术。该成果为益生菌产品提供了单细胞分辨率的多参数质量评估手段,带来了“菌株身...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2730
研究破译植物光合途径“变形记”的遗传密码 C₄光合作用可通过CO₂浓缩机制提升碳固定效率,因此被学界认为是作物增产的突破点。但是,单纯导入C₄酶会导致水稻减产。因此,亟需全面解析C₄调控网络。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响...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