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张福锁院士团队倪斌教授课题组发文揭示土壤有机碳介导的宿主免疫机制 微生物菌剂(又称生物接种剂)作为替代化学肥料、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改善土壤健康、促进作物生长与产量提升、增强作物抗逆性的巨大潜力。然而,其在实际大田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不稳定,这一瓶颈严... 科研动态 4周前03420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杜凤沛教授团队在纳米农药土壤扩散行为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杜凤沛教授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形态导向型纳米载体通过精准侧向扩散提升线虫防治效果》(Mor... 科研动态 4周前02680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张三兵副教授团队在黄曲霉毒素B1荧光传感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理学院化学系张三兵副教授团队在检验检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了题为《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辅助的双中心MOF... 科研动态 4周前02840
中国科大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 科研动态 3周前0386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蒋靖坤课题组揭示大气氯胺来源及其在氯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氯自由基(Cl·)在大气化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显著影响平流层臭氧损耗、对流层有机物氧化及光化学烟雾形成。目前研究认为,大气中的氯自由基主要来自硝酰氯(ClNO2)、氯气(Cl2)和氯化溴(BrC... 科研动态 4周前03800
清华大学化工系骞伟中、崔超婕团队在合成气制烯烃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催化技术路线,旨在通过多功能催化剂将合成气制甲醇及甲醇制烯烃等功能集成,以缩短流程、节约投资、降低物耗及能耗,对于我国现代煤化工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22... 科研动态 4周前03410
西安交大二附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团队在骨修复植入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外科杨佩教授/马瑞副研究员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贺健康教授团队合作,在骨科植入材料免疫调控与骨再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具有双... 科研动态 4周前02600
科研人员开发针对单细胞RNA测序数据的剪接分析新工具 RNA可变剪接是基因转录后调控的重要过程,其中蕴含转录本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信息,是细胞转录异质性的重要来源。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因测序深度低、数据噪音及缺失率高等问题,在单细胞尺度精确量化可变剪接事件中... 科研动态 4周前02660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花欣炜/北大公卫学院黄涛团队发文揭示降脂药联合干预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2025年10月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花欣炜研究员,北京大学公卫学院黄涛教授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Lp(a) 与炎症在LDL-C降低外对残余心血管风险的叠加效应研... 科研动态 4周前03480
吴边/崔颖璐团队在Science刊发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吴边/崔颖璐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Glycolysis-compatible urethanases for polyurethane recycling“的研究论文... 科研动态 3周前04390
研究评估土壤无机碳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贡献 滨海湿地是蓝碳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固碳增汇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LUCC)和防潮堤坝建设等,正显著改变滨海湿地的碳储量格局。现有研究分别探讨了这两... 科研动态 4周前0416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哲课题组揭示囊泡乙酰胆碱转运蛋白VAChT的药物抑制机制 乙酰胆碱作为人体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关键神经递质,广泛参与学习记忆、肌肉收缩、心率调节等核心生理过程。囊泡乙酰胆碱转运蛋白(VAChT)是唯一负责将乙酰胆碱装载至突触小泡的转运蛋白,对维持胆碱能信号正... 科研动态 4周前03810
甲醛分子揭示天鹅座-X区域恒星形成活动新图景 天鹅座-X作为银河系内重要的恒星形成区,其分子云结构的物理条件与动力学演化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团队利用南山26米射电望远镜,对天鹅座-X区域(约9平方度)开展了6厘米波段的甲醛... 科研动态 4周前03880
内生微生物合成菌群助力作物健康生长与土传病害防控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内生微生物作为与植物共生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在促进植物健康、增强养分吸收及维持系统抗病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利用内生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控,具有环境友好与可持续性优势。然而,如何从复杂... 科研动态 4周前03800
脑–脊髓同步功能磁共振开放数据库发布 人体的疼痛感知、运动控制与情绪调节等高级功能,依赖于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精密协同。大脑是决策与指挥的核心中枢,脊髓承担信号传导与反射调控的关键任务。两者高效互动,确保身体与意识的统一运作。 但是,受限于传... 科研动态 4周前03430
AI助力破解微生物群落功能“暗物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微生物组学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开发了一种蛋白质功能预测AI模型 FUGAsseM,为系统性解析微生物功能“暗物质”提供了全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 科研动态 3周前03180
北理工团队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多碳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黄志琦教授团队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多碳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tomic Coordination Engineering of Sub-Nanometer Cu C... 科研动态 1周前62680
枯草芽孢杆菌染色体研究取得进展 复杂代谢途径的高效重编程是构建高性能微生物细胞工厂的重要挑战。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具有GRAS安全认证的工业底盘菌,在蛋白质、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等高附加值产物的生物制造中具有应用前景。然而,实现多基因精细... 科研动态 4周前06000
作物基因表达精准预测工具助力小麦智能育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一款深度学习框架DeepWheat,可实现跨组织、跨品种的基因表达精准预测,为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预测工具。相关研究成... 科研动态 3周前02740
我院推进水利工程白蚁危害防治工作制度化 专业化 常态化 仰望星空 守正创新投身水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脚踏实地 央地携手筑牢水利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水利工程白蚁防治重要批示精神,以科技创新支撑水利工程白蚁... 科研动态 1周前32220
研究开发出无偏倚基因组TCR测序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代海强研究组与吴薇研究组,基于高通量全基因组易位测序技术,开发出新型DNA测序方法HTGTS-TCR-seq,旨在精准解析αβ T细胞受体(TCR)重排过程。 ... 科研动态 4周前04540
稀土磷酸盐玻璃的局域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稀土磷酸盐玻璃局域结构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在原子尺度上解析了Sc3+离子的特征配位结构,阐明了其局域聚集机制,为理解稀土掺杂功能玻璃的构效关系及性能优化提供了... 科研动态 4周前03750
研究提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优化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鲁显楷团队,从微生物代谢养分限制的视角,揭示了岛礁生态系统恢复中植被种植模式的优化策略。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系统养分循环中扮演着关键调控作用。微生物代谢限制特征,反映了其... 科研动态 4周前03350
哈工大谢晖教授团队研制微型仿鱼机器人集群助力高效药物递送 (阚思邈 孟祥和/文 孟祥和/图)近日,机电工程学院谢晖教授团队在微型仿鱼机器人群体协调与靶向药物递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仿鱼磁性软体机器人的群体协调:面向高效药物递送的定点富集与形状自... 科研动态 1周前12770
活性物质的理论研究获进展 自然界中,较多细菌生活在极度受限的微米尺度环境中。理解细菌在这些受限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对于调控微生物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真实环境中细菌往往面临更复杂的“受限”环境,即同时受到上下、左右多个边界限制的空间... 科研动态 4周前03160
研究发现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协同增效的染色体三维结构调控机制 如何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实现谷物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必须攻克的核心科学难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团队,首次揭示了通过精准重塑染色质三维构象,实现水稻高产和氮高效协同... 科研动态 4周前03030
中国科学家找到5.5亿年前“生态革命”关键证据 动物对沉积物的三维扰动,改变了远古海洋的生态格局,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铺平了道路。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团队,在三峡地区发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三维潜穴化石,将动物复杂行为的起源追溯到了5... 科研动态 4周前04980
南京大学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南大团队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获重大进展再登Nature “双碳”目标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清洁低成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技术保障。通过串联宽/窄带隙钙钛矿子电池构筑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兼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点,是下... 科研动态 4周前02820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跨温域难熔高熵合金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航空航天、核能以及先进制造等前沿领域,结构材料需要在从深冷到高温的复杂环境中长期稳定服役。然而,传统合金普遍存在“强度–韧性”矛盾:强度提升往往伴随延展性降低,且在高温下强度衰减尤为明显。难熔高熵合... 科研动态 4周前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