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学院尹林研究员在《文学评论》刊发学术论文《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与大众文化生活》
文章导读
"教科书里的文学史能装下你的青春吗?山东大学尹林研究员在《文学评论》最新论文揭开2世纪8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培育的密码:通俗文学期刊如何用科幻悬疑、武侠青春等内容,在纸媒时代实现精准文化传播。当纯文学还高高在上时,这些挂着'思想教育'外衣的期刊,竟暗藏纯文学期刊→类型文学→群体杂志→文摘的'传播金字塔',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价值观重塑与大众审美启蒙。论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儿童文学》《故事会》等期刊群的'雅俗互文'策略,暴露出文学生产与时代改革之间的深层共振——那些泛黄封面下,藏着的不只是段子,更是中国社会蜕变的微缩博物馆。"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文学评论》2025年第4期刊发了文学院研究员尹林撰写的学术论文,题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文学期刊与大众文化生活》(起止页码:146-156)。
论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俗文学期刊大量创刊。首先,这些刊物通过中国故事、法制文学、校园文学、青年文学、科学文艺等科教性概念,聚合了科幻、悬疑、武侠、青春等商业因素,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类型融合模式,涵盖了务实的社会功能和浪漫的理想叙事。其次,女性、青年、学生等群体的专门杂志形成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老少咸宜、注重生趣、呼应“四化”和改革精神的审美特征,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做出了贡献。再次,文摘类期刊丰富了传播形式,实现了纸媒时代的最大传播效能。最后,通俗文学期刊拓展了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格局,完成了纯文学期刊—类型文学期刊—群体类杂志—社会综合文摘的辐射式全覆盖传播,立体地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具有雅俗相融、传播新知的文学史意义。
尹林,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