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团队在具身空间仿真平台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3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周治国副教授团队与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基于MWORKS的具身空间仿真平台(Embodied Space Simulation Platform...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1,3670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生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发表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自动化工程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成像团队研究生陈均燕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发表题为《A new neutron-gamma d...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650
中国科大发现首例光谱认证的重复性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副研究员蒋凝与教授王挺贵、孔旭等,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TDE)AT2022dbl再次爆发,并开展多波段后随观测。研究发现,这有可能源于超大质量黑洞重复潮汐撕裂同一颗...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650
“糖衣护卫”:守卫血管屏障 引领脓毒症治疗新方向 (通讯员 杜静静)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由于脓毒症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病死率高达30%~70%,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已成为...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650
我国学者在基于类核糖体分子反应器的多肽固相合成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固载化分子反应器RMMR合成高空间位阻多肽示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45000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姚祝军、刘发团队近期在高空间位阻多肽的固相合成与自动化制备领域取得进展。该团...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640
多媒体可信感知与高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二十四篇论文被CVPR 2025录用 近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CVPR 2025论文录用结果揭晓,厦门大学多媒体可信感知与高效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有24篇论文被录用。 IEEE/CVF Conference on Comput...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610
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在天文大数据应用研究领域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带领的国际团队,运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国际斯隆巡天三期释放的类星体光谱数据进行了微弱信号搜寻和数据分析,发现了稀少的107例宇宙早期星系内的冷气体云块成分的关键探...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610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宫继成与朱彤团队发表人体对高海拔缺氧适应与低海拔恢复的血流动力学发现 高海拔地区独特的低压缺氧环境显著影响人体健康,但人体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习服),以及返回低海拔后如何恢复(习服的可逆性),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近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及青藏高原研究院宫继成研究...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600
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在日内风电功率预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赵永宁副教授在日内风电功率预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考虑重叠历史数值天气预报的日内风电功率预测方法》(Intraday Wind Power Forecasting by E...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1,3600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科研团队在水合物相变控制及流动安全保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团队在水合物相变控制及涂层防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气体水合物晶体的自提升与自清洁”(Spontaneous Lifting and Self-Cle...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590
北京大学北大与中科院联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热液硫化物矿物倍频效应点亮深海光合生命 近日,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发表了题为“Nonlinear Frequency Doubling Up...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580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东南大学合作研究成果 (通讯员 杰轩)3月7日,东南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以题为《OTOF-Related Gene Therapy: A New Way but a Long Road Ahead》的学术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1,3580
清华大学电子系刘仿课题组报道宽谱可调自由电子太赫兹辐射芯片 近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刘仿教授课题组报道了全片上集成的宽谱可调太赫兹切伦科夫辐射(Terahertz Cherenkov radiation)芯片,成功将太赫兹自由电子辐射器件的尺寸压缩至百微米量级...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570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科研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006024)资助下,近日,能源与动力学院宋永臣教授、张伦祥副教授研究团队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有机超顺磁纳米粒子强化水合结晶氢键纳米...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570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国重左西年教授联合国际合作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发文 揭示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皮层注意网络成熟机制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脑损伤模型对于理解人类脑功能具有非常意义。临床发现左脑额下回损伤的病人发音困难和其他言语生成能力受损,从而实现了经典语言功能部位“布洛卡区”定位。在人类患者脑损伤研究中,损伤部...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570
中国科大实现真多体纠缠子空间自检验 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柳必恒研究员课题组与本源量子合作,在光学和超导两个量子系统中实现真多体纠缠子空间的设备无关表征,完成了五比特纠错码码空间的自检验。该工作5月14日发表...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560
上海交大盛斌教授团队发表眼脑轴基座模型医工交叉成果 脑卒中作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其防控始终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尤其是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SBI),作为脑卒中的“隐匿前驱病变”,在一般人群中...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1,3550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主办“数字民主:新型代表、参与和治理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联合日本国际大学共同举办“数字民主:新型代表、参与和治理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为期六天,聚焦数字协商、AI与民主决策、算法公平等前沿学...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540
上海交大曹骎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人胰腺中糖蛋白GP2纤维结构及其消化道蛋白酶环境适应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曹骎课题组与新华医院张飞团队合作,在《PLOS Biology》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human glycoprotein 2 reveals mec...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1,3540
上海高研院在质子交换膜电解合成双氧水研究方面获进展 基于质子交换膜(PEM)反应器的过氧化氢(H2O2)电合成,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工业生产H2O2的方法。分子催化剂被认为是研究电催化二电子氧还原(2e- ORR)的新方案;特别是,碳载体上的氧官能团(OF...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540
中山大学信文君、徐婷团队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别差异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通讯员张玉琦)4月16日,中山医学院信文君教授和徐婷副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谢敬敦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霞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祥忠教授合作,揭示了BTZ(硼替佐米)诱导的神经病...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1,3530
英首次证实磷烯纳米带具备室温磁性与半导体特性 3月12日,据Nature期刊网站消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证明了磷烯纳米带(phosphorene nanoribbons,PNRs)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宏观磁性,且这种宏观磁性与半导体特性之间...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530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苏晓东研究组与合作者揭示AAV与新型受体(AAVR2)结合的分子机制 腺相关病毒(AAV)广泛用于治疗遗传疾病,其转导组织的特异性主要由衣壳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决定。2025年7月14日,北京大学苏晓东团队与悉尼大学John Rasko团队合作在《细胞》发表研究,发现了一...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510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移动端多模态检索领域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移动端多模态检索领域取得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北京邮电大学王尚广教授团队与剑桥大学Nicholas D. Lane教授团队提出高效设备端多模态嵌入系统Reminisce...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1,3500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在国际化学教育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发表本科实验教学论文 近日,北师大化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化学教育期刊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JCE)发表实验教学论文:“ An Undergradua...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1,3500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郑浩教授课题组解析影响社会行为分化的脑细胞基因调控网络空间异质性 4月9日,《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浩教授课题组(www.zhenghaolab...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1,3490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晓东团队合作揭示导致男性生殖功能衰退的重要机制 过去40多年间,全球男性精子数量下降了超过50%,男性不育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影响多达15%的育龄夫妇。其中,无精子症(精液中完全没有精子)是最严重的类型之一,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占无精...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480
我国学者在针刺调控胃蠕动功能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30127、82274228)等资助下,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柳申滨研究员联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王念宏教授团队在针刺调控胃蠕动功能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 科研动态 3个月前01,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