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次证实磷烯纳米带具备室温磁性与半导体特性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十届计算机技术与机械电气工程国际学术论坛(ISCME 2025)暨2025年泰山学术论坛-鲁东大学微纳传感器及系统专题论坛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文章导读
室温下,一种二维材料正颠覆量子电子学的认知——磷烯纳米带不仅具备半导体特性,还被证实存在宏观磁性。剑桥大学团队首次揭示其内部240-850毫特斯拉的边缘磁场,溶液中低至1特斯拉就可实现自旋排列。这项《Nature》突破性研究显示,光激发能触发电子与磁性边缘的量子耦合,创造出纳米级磁电界面。相比石墨烯等传统材料受限于低温与短尺寸,磷烯纳米带的微米级长度和可量产优势,可能彻底改变自旋电子器件的设计逻辑。从制备工艺到性能表现,这种新型材料如何突破低维物理的"不可能三角"?磁性与半导体双重特性,或将打开室温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新门。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英首次证实磷烯纳米带具备室温磁性与半导体特性

312日,据Nature期刊网站消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证明了磷烯纳米带(phosphorene nanoribbonsPNRs)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宏观磁性,且这种宏观磁性与半导体特性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为低维材料的量子电子学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以“Magnetically and optically active edges in phosphorene nanoribbons”为题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纳米带是低维材料的纳米级条带,具备独特的电子结构和高度暴露的边缘,是研究自旋相干、量子限制和拓扑保护态等现象的理想平台。然而,当前主流的纳米带材料(如石墨烯纳米带和过渡金属硫化物纳米带)因合成工艺复杂、长度较短(通常小于100纳米)以及低温下才能表现出所需物理特性,实际应用受限。相比之下,PNRs凭借其可规模化制备、微米级长度以及理论预测的可见带隙和边缘铁磁性,成为自旋电子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在本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验证了PNRs在室温下具备宏观磁性、显著的磁各向异性、光激发磁性边缘耦合及其与半导体态相互作用的特性:PNRs在室温下展现出由边缘引发的宏观磁性,内部磁场约为240850毫特斯拉;PNRs在溶液中具有显著的磁各向异性,可在小于1特斯拉的磁场下实现高度取向排列;在光激发诱导下,高度取向排列的PNRs中电子跃迁到与边缘磁性相关态,并与边缘声子模式耦合,形成纳米级磁半导体界面。该工作为PNRs宏观磁性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并为构建单纳米带器件和开发新型量子电子器件提供了新路径。

© 版权声明
第九届电气、机械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EMCE 2025)

相关文章

第四届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PE 202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