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等研究团队提出“蠕变局域化”策略助力实现长效全固态锂电池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等研究团队提出“蠕变局域化”策略助力实现长效全固态锂电池

文章导读
你是否想过,全固态锂电池的寿命瓶颈,竟靠“蠕变”这一看似负面的特性被巧妙破解?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团队联合山东师范大学提出“蠕变局域化”新策略,首次实现铟锡铋合金负极与钛网骨架协同作用——合金自适应蠕变维持导电网络,钛网则精准分散应力,阻止材料失控迁移。在极低压力下,电池面容量高达5.56 mAh/cm²,循环3000次仍保持81.6%容量。这项突破不仅攻克了合金负极体积膨胀难题,更让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全固态电池离现实仅一步之遥。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715日,据德国《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报道,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团队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蠕变局域化策略,成功解决了高容量合金负极在全固态锂电池(ASSLBs)中的电化学力学耦合退化难题。

高容量合金负极(硅、铝、锡)是开发高能量密度ASSLBs的关键材料,但其应用长期受限于严重的界面应力、剧烈体积变化和高堆叠压力等本征性问题。对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创新的蠕变局域化策略:通过将具有蠕变特性的铟锡铟铋((InSn40.37InBi0.63)合金负极与高截面惯性矩钛网骨架耦合,揭示了协同界面稳定机制——铟锡铋(InSnBi)合金通过自适应蠕变维持离子电子互穿网络,而钛框架凭借其抗弯刚度重新分布局部应力,阻止异质应力集中驱动InSnBi向正极蠕变。这种分级应力管理机制通过适应大幅体积波动实现稳定循环,使ASSLBs在超高面容量23.05毫安时/平方厘米(mAh/cm2)和3兆帕(MPa)低堆压下均能稳定工作。所组装的全电池面容量达5.56 mAh/cm2,在2库伦倍率下循环3000次容量保持率达81.6%。该研究成果为破解ASSLBs电化学力学耦合退化难题提供了新范式,是发展高能量密度ASSLBs的重要里程碑。

© 版权声明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