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赵志超引力子质量研究成果入选粒子物理最高标准手册 日前,我校理学院应用物理系赵志超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完成的论文 《通过分析 2023 年脉冲星计时阵列数据揭示引力子质量界限》(Unveiling the Graviton Mass Bounds thr... 科研动态 1周前04100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交叉研究院成立 9月17日,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交叉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terdisciplinary Data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缩写:THU IIDS... 科研动态 2周前03380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林睿实验室合作开发神经元高亮标记技术 哺乳动物大脑是由海量异质性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的复杂网络,解析其组织规则与功能连接必须进行高分辨率神经元重构。介观层面(mesoscale,即细胞水平)实现神经系统精准重构,是目前解析大型复杂神经网络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3120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郑博课题组合作揭示未来全球野火排放的健康和气候效应 野火(wildfires),即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森林、草原、灌木火灾等,是地球环境的重要干扰因子。野火事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野火发生... 科研动态 2周前03590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刊文《数字生产力形成中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基本样态与实践路径》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产业经济》(2025年第8期)全文转载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刊发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钞小静、迟克涵撰写的论文《数字生产力形成中治理体系建... 科研动态 2周前02970
上海交大侯书贵团队发文重构青藏高原冰芯年代框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侯书贵特聘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题为“A radiometric timescale challenges the chronolog... 科研动态 2周前02710
领跑智慧航运,上海交大张卫东团队赋能沪上首艘集散两用纯电动智能船舶吉水启航 9月15日,上海首艘集散两用纯电动智能船舶“国峡001号”在浙江嘉兴浙北造船厂正式吉水。标志着上海内河航运纯电动智能船舶示范应用迈入新阶段,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航运新支撑。 作为上海内河航... 科研动态 2周前03060
上海交大赵思渊教授在《历史研究》发表论文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赵思渊在历史学高水平期刊《历史研究》(2025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人工智能与“历史学家的技艺”》。 文章指出,历史学始终在积极面对数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可能性,以计... 科研动态 2周前02670
上海交大王国兴教授课题组三项高能效集成电路设计成果在JSSC发表 近日,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王国兴教授领衔的生物电路与系统实验室(BiCASL)三项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 科研动态 2周前02130
西安交大申胜平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 探索可再生、可持续且低成本的能源,是当今社会最迫切的挑战之一。水能自古以来便被广泛利用,从水车和水力发电,再到近年来的“水伏”技术。相比之下,尽管地球表面约有10%被冰覆盖,“冰能”却长期未被利用。虽... 科研动态 2周前04060
西安交大靳立教授团队提出提高无铅压电陶瓷应变性能新策略 压电陶瓷是一类能够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因其优异的机电耦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致动器、传感器等精密驱动领域,受到广泛研究与关注。然而,目前高性能压电陶瓷大多为铅基材料(如锆钛酸铅,PZT... 科研动态 2周前02670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蒋亚东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报道短波红外有机半导体材料新突破 近日,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蒋亚东教授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池春彦教授在短波红外(SWIR)有机半导体材料合成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路易斯酸催化缩合方法,成功实现了醌式末端对称结构超窄带隙... 科研动态 2周前04600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严鹏教授团队在PR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物理学院、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严鹏教授团队在磁学与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研究交替磁体中磁子的动力学特性,发现了由磁偶极作用诱导的手性磁子间的强耦合效应,为基于交替磁体的量子... 科研动态 2周前02590
科研人员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曹湖军与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其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构建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氢被认为是... 科研动态 2周前03820
原癌基因MYC的小分子抑制剂研发获进展 原癌基因MYC在细胞增殖、代谢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人类肿瘤中常被激活的癌基因之一。长期以来,MYC被认为是颇具潜力但充满挑战的治疗靶点。目前,尚未有针对MYC驱动肿瘤的有效靶向药物。 ... 科研动态 2周前03640
研究提出光重整废弃PET塑料制备甲酰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重要的热塑性聚酯。但是,约80%废弃PET被随意丢弃或填埋,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碳资源浪费,亟待实现废弃PET的循环利用。在现有回收技术中,光重整技术凭借绿色、温和的特性... 科研动态 2周前03360
猴痘病毒治疗性抗体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王奇慧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薛婧研究团队,解析了猴痘病毒关键免疫原M1R与B6R所诱导抗体的分子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双特异性抗体。动物模型实验显示,该抗体表... 科研动态 2周前04020
研究提出宇宙学尺度宇称不守恒研究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弘明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彭威禮合作,自主开发出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在初始条件中加入左右不对称(宇称不守恒)的矢量和张量信号,并发现这些信号在宇宙漫长的演化中留有可... 科研动态 2周前02820
M87黑洞新图像发布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参与的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发布了M87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新图像,揭示了黑洞附近偏振辐射随时间的演化。科学家首次在EHT数据中发现了连接黑洞环状结构与喷流底部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3390
研究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独特适应机制 在大洋板块交界处,岩浆加热的高温海水携带着高浓度硫化氢、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从海底裂隙中喷涌而出,形成独特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热液喷口附近的生态环境对大多数动物而言过于严酷,但阿尔文虫却能在高温、高硫化... 科研动态 2周前02150
Pt单原子催化剂低温CO氧化和谱学联用技术应用研究获进展 铂因高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单原子分散的铂催化剂,可最大化原子利用率,降低贵金属用量。目前,亟待解决其活性与稳定性等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甘涛和研究员... 科研动态 2周前02790
研究在开发脓毒症治疗药物方面取得进展 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中,由Gasdermin 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扮演了关键角色。GSDMD被激活后,其N端片段(GSDMD-NT)会在线粒体和细胞膜上形成孔... 科研动态 2周前03250
研究阐明蚜虫高效传播作物病毒新机制 动物的循环系统和植物的维管系统,是保障它们物质养分高效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病毒系统性侵染的最为有效的路径。为应对这种威胁,动植物均演化出了功能上高度相似的阻塞性防御机制。当病毒侵染时,动物的... 科研动态 2周前02290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鱼类卵子质量和胚外组织发育新机制 作为卵生动物,鱼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一类从卵裂期到幼苗期暂时存在的胚外组织,如卵黄合包层,对中内胚层的形成和外包运动至关重要。然而,胚外组织的发育命运是如何被调控的,以及胚外组织中是否存在独立于... 科研动态 2周前03280
研究揭示多倍体植物二型花柱调控机制 花部形态多样性在被子植物进化与物种分化中具有核心作用。异型花柱(二型或三型)具有提高植物传粉精确度、降低雌雄干扰、促进异花传粉等重要生态功能。全基因组复制或多倍化,对被子植物繁育系统和形态演化具有重要... 科研动态 2周前03680
科研人员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根瘤菌属新种 根瘤菌是典型的固氮细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能诱导豆科植物根或茎形成根瘤并在根瘤内将氮气还原为氨,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生物固氮系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氮循环影响深远。截至目前,已知根瘤菌主要分布于... 科研动态 2周前03380
中国农业大学桦南:精准发力 靶向引才 近日,2025年度“黑龙江人才周”佳木斯市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活动走进黑龙江大学,桦南县引才工作组积极参与并开展现场招聘。 招聘现场精心布置具有桦南特色的展台,悬挂横幅标语、摆放宣传展板和特色产业... 科研动态 2周前04940
中国农业大学金融“青”计划在北大启动 发布金融志愿三年规划 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鲍聪颖)9月16日,在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保局、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指导下,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 科研动态 2周前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