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当90%的中国实景三维建设背后竟藏着同一支高校团队,你是否好奇技术革命如何重塑城市未来?2025地理信息科技奖揭晓,武汉大学以4项特等奖、9项一等奖强势领跑!张永军团队首创激光点云与影像线云融合建模,破解高精几何与自动实体难题,让地理场景全自动生产;李慧芳团队突破城市遥感“数据碎片化”困局,实现时空连续感知,已支撑二十余颗国产卫星业务化运行。从国土规划到灾害应急,这些颠覆性技术正悄然改变中国空间治理逻辑——揭秘武大如何用硬核创新扛起国家实景三维建设大旗,阅读全文解锁地理信息时代的制胜密码。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通讯员王琼、殷娜)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日前在浙江德清举行。武汉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一等奖各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永军教授牵头,刘欣怡、张祖勋、魏东、姚永祥、万一等共同参与完成的项目《多源遥感数据实景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团队围绕多源遥感数据实景三维建模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了十余年持续攻关,首创激光点云与影像线云联合实景三维建模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解决了“高精几何处理、高效场景生产、自动实体建模”三大技术痛点,研制了可全自动生产地理场景模型及LoD2级地理实体模型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系统,服务全国90%的省市级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任务。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李慧芳、沈焕锋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项目《城市多模态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协同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团队围绕城市遥感智能处理与协同演化分析持续攻关,构建了“无缝数据生成-精准信息感知-系统机制分析”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突破了现有城市遥感技术存在的数据不连续、信息不精准、知识不深入等关键难题,实现城市信息的时空连续感知、要素精准识别监测与“评估-分析-决策”全流程支持。项目成果已业务化应用于二十余颗国产卫星的处理系统,服务于国土调查、空间规划、应急防灾等多个关键领域。
另外,我校邵振峰教授牵头的项目《自然资源时空智能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郑先伟教授牵头的项目《空地联合三维数据快速获取与智能化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谭喜成教授牵头的项目《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智能组网电力灾害应急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陈奕云教授牵头的项目《流域生态空间数智化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2025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共评选出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45项、二等奖87项。
(编辑:肖珊)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太强了!武大遥感果然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