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5个月前发布 77 10 0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天文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2-19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保留原级别,并具有法人资格。

截止2023年10月,云南天文台拥有各类人员3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47人,副高59人。

云南天文台的定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云南天文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一台两站(台本部、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和丽江天文观测站)。设12个研究团组: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天体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组(高能)、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射电天文与VLBI研究团组、太阳爆发现象和CME研究团组、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研究团组、天文技术实验室、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选址组、星系类星体研究团组。

云南天文台现有天文观测设备20余台,主要有: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一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用于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任务的国产40米射电望远镜一台(台本部);2015年建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1米光学望远镜一台,1.2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等,这些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为天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尤其是2.4米望远镜和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国家财政部组织的运行评估中双双名列前茅。此外,云台正努力建设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和2米环形太阳望远镜,与云南大学合作建设的丽江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稻城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也在全力进行中。

近年,云南天文台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特殊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技奖励)1项、月球探测工程特殊贡献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2007年,黄润乾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学奖励)。2014年2月,由韩占文、陈雪飞、孟祥存、王博等完成的成果“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刘忠等人完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研制及其在太阳观测中的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韩占文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奖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云南天文台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意大利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激光测距的国家。2019年,林隽等完成的“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电磁相互作用”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2013年至2022年,云南天文台在SCI、EI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927篇。

另外,云南天文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是以钱学森先生工程科学思想建所的综合性国家级力学研究基地,在国际力学界享有盛誉,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微重力科学与应用,海洋工程、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先进制造工艺力学,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等。现设有5个实体实验室。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NML)、中国科学院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LMFS)、宽域飞行工程科学与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联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方式来设计构造新型计算机;利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技术,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开发纳米尺度二维和三维无源或有源的声场,毫米波,红外光波,紫外和X射线的相控发射,接收和成像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结合动物昆虫的复眼等仿生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全息成像,关联存储,模式识别,形成对多个运动目标的闭环监控,这将成为微观医疗设备领域,航空航天,汽车防撞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利用高精度纳米材料生长和工艺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微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性能,特别是提高微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学术会议云

10 条评论

  • 拖地狂魔
    拖地狂魔 游客

    在SCI发了快2000篇论文,西南地区的天文学研究真是越来越强了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 光速旅者
    光速旅者 游客

    丽江那个观测站海拔多少?据说那边星空特别清晰,想去拍银河

    云南省丽江市
    回复
  • Grimoire Phantom
    Grimoire Phantom 游客

    月球激光测距这个成就太牛了,全球就四个国家能做到 👏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 咖啡因程序员
    咖啡因程序员 游客

    为国家培养这么多天文学人才,真心点赞!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基础科研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 银翼守望者
    银翼守望者 游客

    120米射电望远镜建在景东?这个选址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期待建成后的成果!

    云南省临沧市
    回复
  • CelestialPlum
    CelestialPlum 游客

    希望能多开放一些科普活动啊,带孩子去学习天文知识特别有意义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 快乐小憨憨
    快乐小憨憨 游客

    读研时去过他们那边实习,台里的老师们都很专业,现在看到这些设备又更新了好多 😊

    云南省丽江市
    回复
  • 果果子
    果果子 游客

    抚仙湖那个太阳望远镜真的很厉害,之前去参观过,风景也超美~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
  • 逗逗乐乐
    逗逗乐乐 游客

    2.4米望远镜是不是国内最大的?看新闻说他们在丽江那边观测效果特别好!

    云南省昭通市
    回复
  • 彩虹屁
    彩虹屁 游客

    云南天文台的历史真悠久啊,从抗战时期就扎根云南了,不容易。

    云南省昆明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