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保留原级别,并具有法人资格。
截止2023年10月,云南天文台拥有各类人员3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47人,副高59人。
云南天文台的定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云南天文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一台两站(台本部、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和丽江天文观测站)。设12个研究团组: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天体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组(高能)、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射电天文与VLBI研究团组、太阳爆发现象和CME研究团组、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研究团组、天文技术实验室、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选址组、星系类星体研究团组。
云南天文台现有天文观测设备20余台,主要有: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一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用于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任务的国产40米射电望远镜一台(台本部);2015年建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1米光学望远镜一台,1.2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等,这些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为天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尤其是2.4米望远镜和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国家财政部组织的运行评估中双双名列前茅。此外,云台正努力建设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和2米环形太阳望远镜,与云南大学合作建设的丽江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稻城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也在全力进行中。
近年,云南天文台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特殊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技奖励)1项、月球探测工程特殊贡献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2007年,黄润乾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学奖励)。2014年2月,由韩占文、陈雪飞、孟祥存、王博等完成的成果“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刘忠等人完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研制及其在太阳观测中的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韩占文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奖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云南天文台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意大利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激光测距的国家。2019年,林隽等完成的“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电磁相互作用”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2013年至2022年,云南天文台在SCI、EI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927篇。
另外,云南天文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起源于1928年由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创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推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定位,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网站涵盖了科研进展、综合新闻、学术活动、人才招聘等丰富内容,全面展示了研究所的科研实力与发展动态。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从事生物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领域生态发展的科研机构,2012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2012年11月29日通过验收,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为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质调查所等机构的古生物室(组),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从事古生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与古植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官网,涵盖科研进展、交流合作、招生招聘、学术活动等多方面资讯,展示了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成果、人才等信息。
                    


















科研人员太厉害了!去年在丽江拍到了英仙座流星雨,据说就是借助了那边的观测设备数据预测
那边海拔高,空气质量好,做天文观测确实有天然优势。希望云南台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给云南台提个小建议,能不能多组织些夜间观星活动啊?普通天文爱好者也想去体验下专业设备
看着这些专业设备名称有点晕,但能感受到科研人员的用心。向默默奉献的天文工作者致敬!
120米脉冲星望远镜建设进度如何?这个项目听起来就很厉害,希望建成后能多发些科普文章
真希望有机会能去抚仙湖观测站参观,听说那里的星空条件特别好 🌟
云南天文台的历史积淀真深厚啊,抗战时期就扎根云南,为天文事业坚守这么多年真心不容易!老一辈科学家太令人敬佩了
在SCI发了快2000篇论文,西南地区的天文学研究真是越来越强了
丽江那个观测站海拔多少?据说那边星空特别清晰,想去拍银河
月球激光测距这个成就太牛了,全球就四个国家能做到 👏
为国家培养这么多天文学人才,真心点赞!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基础科研
120米射电望远镜建在景东?这个选址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期待建成后的成果!
希望能多开放一些科普活动啊,带孩子去学习天文知识特别有意义
读研时去过他们那边实习,台里的老师们都很专业,现在看到这些设备又更新了好多 😊
抚仙湖那个太阳望远镜真的很厉害,之前去参观过,风景也超美~
抚仙湖观测站的太阳望远镜项目曾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真心不容易。科研工作者辛苦了👍
2.4米望远镜是不是国内最大的?看新闻说他们在丽江那边观测效果特别好!
目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之一
云南天文台的历史真悠久啊,从抗战时期就扎根云南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