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北京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单位整合为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保留原级别,并具有法人资格。
截止2023年10月,云南天文台拥有各类人员3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47人,副高59人。
云南天文台的定位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托我国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天文观测优势,以南方基地(丽江天文观测站)和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抚仙湖太阳观测站)的观测设备为核心,大力推进地面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立项及建设,依托两站积极开展国际前沿问题的观测研究;将云南天文台打造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不可或缺的中国南方天文观测和研究集群。
云南天文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设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一台两站(台本部、抚仙湖太阳观测站和丽江天文观测站)。设12个研究团组: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天体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组(高能)、双星与变星研究团组、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射电天文与VLBI研究团组、太阳爆发现象和CME研究团组、光纤阵列太阳光学望远镜研究团组、天文技术实验室、应用天文研究团组、选址组、星系类星体研究团组。
云南天文台现有天文观测设备20余台,主要有:2006年从英国引进的2.4米光学望远镜一台(丽江天文观测站);用于承担探月工程地面数据接收任务的国产40米射电望远镜一台(台本部);2015年建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抚仙湖太阳观测站,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引进的1米光学望远镜一台,1.2米国产地平式光学望远镜一台等,这些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为天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尤其是2.4米望远镜和1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国家财政部组织的运行评估中双双名列前茅。此外,云台正努力建设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和2米环形太阳望远镜,与云南大学合作建设的丽江1.6米多通道测光巡天望远镜、与南京大学合作建设稻城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也在全力进行中。
近年,云南天文台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特殊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技奖励)1项、月球探测工程特殊贡献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2007年,黄润乾院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最高科学奖励)。2014年2月,由韩占文、陈雪飞、孟祥存、王博等完成的成果“大样本恒星演化与特殊恒星的形成”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刘忠等人完成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研制及其在太阳观测中的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6年,韩占文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奖科技进步奖天文学奖。2018年,云南天文台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意大利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激光测距的国家。2019年,林隽等完成的“太阳爆发过程中的电磁相互作用”获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2013年至2022年,云南天文台在SCI、EI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927篇。
另外,云南天文台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德国马普学会、日本国立天文台、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许多国内外著名天文研究机构,在天文学观测与研究、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研制、天文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面向国际干旱区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主战场,围绕自然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与环境监测和评估、新疆和中亚矿产探测与环境治理、干旱区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新疆农牧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等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由长春光机所与长春物理所于1999年整合而成,是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青岛能源所拥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工程共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重点领域:1.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2.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3.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工所)于1958年在北京开始筹建,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唯一国立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所自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基地以来,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结构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方面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为目标,对学科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凝炼,形成了六个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到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和进化。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简称:青海盐湖所)坐落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此地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中国夏都”之美称。
在SCI发了快2000篇论文,西南地区的天文学研究真是越来越强了
丽江那个观测站海拔多少?据说那边星空特别清晰,想去拍银河
月球激光测距这个成就太牛了,全球就四个国家能做到 👏
为国家培养这么多天文学人才,真心点赞!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基础科研
120米射电望远镜建在景东?这个选址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期待建成后的成果!
希望能多开放一些科普活动啊,带孩子去学习天文知识特别有意义
读研时去过他们那边实习,台里的老师们都很专业,现在看到这些设备又更新了好多 😊
抚仙湖那个太阳望远镜真的很厉害,之前去参观过,风景也超美~
2.4米望远镜是不是国内最大的?看新闻说他们在丽江那边观测效果特别好!
云南天文台的历史真悠久啊,从抗战时期就扎根云南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