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60多年来,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致力于能源、动力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不断夯实“能源科学技术”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打造能源、动力领域国际知名的一流研究所,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余项,为我国能源动力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面向能源领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和动力领域自主可控、快速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先进动力装备、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储能、高碳能源低碳燃烧利用、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布局4个主攻方向,围绕氢能转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功转换、高适应性热功能新材料与器件、智能网络巡飞系统、空间系统及微重力燃烧等领域布局5个新兴前沿方向和未来技术,支撑国家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和动力装备跨越发展。共设有12个研究单元,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稳步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组织管理架构。“长时规模储能重点实验室”获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复筹建。牵头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两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包括总能系统、航空发动机、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等多项创新成果。
研究所争取科研经费不断突破新高,重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研究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300余项,全年到位经费17.51亿元。
研究所以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建设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截至2023年底,共有职工525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7名,含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高级岗位人员224人。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与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动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读博士生180余人、硕士生280余人,与各高校联培生170余人;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的牵头建设单位;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30余人。
研究所具有深厚的国际合作基础,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是国际内流气动热力学会议(ISAIF)、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ISABE)、亚洲燃气轮机会议(ACGT)、亚洲推进与动力联合会议(AJCPP)、世界储能技术大会(WESC)等国际会议的发起单位。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十余场重要国际会议,是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的秘书处所在地。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的挂靠单位,是专业学术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和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热科学学报)的主办单位。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直属于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演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机构,创建于1950年5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青岛能源所拥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工程共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下简称烟台海岸带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烟台市共同筹建的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推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简称“广州地化所”)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于1987年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广州分部。
                    


















储能技术真的太重要了!希望能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储存问题。
不知道普通游客能不能参观?好想带学物理的孩子去看看这些高大上的实验室。
3位院士!这师资力量也太强了吧,果然研究所和普通高校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超临界二氧化碳那个项目听起来很有意思,这是未来的新能源方向吗?
有朋友在这里读博,听说实验设备真的很先进,就是工作压力挺大的😂
17.5亿经费…不愧是国家级研究所,希望这些钱能用在刀刃上,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这个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太强了,光看那些国家级实验室就让人肃然起敬!
吴仲华先生真是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科学家!看到研究所这些年取得的成就真的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