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8个月前发布 1,237 13 0

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2-26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应物所,其历史可追溯至 1959 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2003 年 6 月正式更名为现称。如今,它坐拥上海嘉定园区(约 400 亩)和甘肃武威园区(约 1000 亩),在核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熠熠生辉。

 

作为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上海应物所聚焦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探索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前沿应用,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等关键技术研发。其战略定位高远,旨在引领国际钍基熔盐堆研发,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中心、原始创新策源地和科技人才高地,为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和 “双碳” 目标助力。

 

机构设置科学合理,涵盖研究部门、管理部门和支撑部门,并建有 “中国科学院微观界面物理与探测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截至 2023 年底,在职职工达 755 人,其中科技人员 504 人,包括众多正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同时,拥有在站博士后 34 人。作为 1981 年获批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设有多个学位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 759 人,为科研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在重大项目方面,上海应物所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其中,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 尤为瞩目,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研究中心。此外,还承担 “变革性洁净能源技术与示范” 等项目,彰显其在科研领域的担当。

 

建所以来,上海应物所成果丰硕,共取得 600 余项科研成果。成功研制我国首台 1.2 米回旋加速器,后改建为 1.4 米等时性回旋加速器并合成新核素 Pt – 202;研制出世界首台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生产出首个载入国家药典的放射性药物。承建并运行的上海光源是高性能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获奖众多,多个成果入选中科院标志性进展。

 

在交流合作上,上海应物所与多国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研究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还主办《核技术》等学术刊物,多个学会挂靠于此,在学术领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2025年第四届算法、数据挖掘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ADMIT 2025)
2025年第八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国际会议(MLNLP 2025)
2025年第八届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国际会议(DSIT 2025)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纳米科技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实现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技术的无缝过渡;开发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的电子,离子和带电分子在固体,液体和大分子中的运动方式,来设计新的固体纳米器件,合成新型分子器件和分子互联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处理方式来设计构造新型计算机;利用纳米材料生长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技术,利用相位控制工程,研究和开发纳米尺度二维和三维无源或有源的声场,毫米波,红外光波,紫外和X射线的相控发射,接收和成像系统。利用这种系统,结合动物昆虫的复眼等仿生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全息成像,关联存储,模式识别,形成对多个运动目标的闭环监控,这将成为微观医疗设备领域,航空航天,汽车防撞系统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利用高精度纳米材料生长和工艺技术手段,来改进传统微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性能,特别是提高微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艾思科蓝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论文辅导 | 论文编译 | 发表支持 | 论文查重

13 条评论

  • 星星小鹿
    星星小鹿 游客

    看起来科研设备都很先进,希望能多出点实用成果 🤔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玉楼金阙
    玉楼金阙 游客

    这应该是上海最强的核物理研究机构了吧?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Celestial Whisper
    Celestial Whisper 游客

    看到他们放射性药物研究也做得很出色,业内还是很认可的

    安徽省合肥市
    回复
  • 自由旅徒
    自由旅徒 游客

    钍铀燃料循环这个研究方向很独特,国内做得好的不多吧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怀旧诗人
    怀旧诗人 游客

    研究所是不是很严格啊,想了解下工作氛围怎么样

    北京北京市
    回复
  • 玫瑰岁月
    玫瑰岁月 游客

    600多项成果,确实很厉害啊 👍

    未知
    回复
  • 彭于晏
    彭于晏 游客

    以前去过嘉定园区,环境挺好的,就是有点偏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Pearl Dusk
    Pearl Dusk 游客

    学生挺多的,压力是不是也很大?

    广东省广州市
    回复
  • 时光匣
    时光匣 游客

    这个TMSR先导专项好像国家投入挺大的,希望真的能突破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毛茸茸
    毛茸茸 游客

    700多职工规模不小了,那个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仪听着就很厉害

    浙江省杭州市
    回复
  • 焦虑的影
    焦虑的影 游客

    看到甘肃还有个武威园区,规模还不小,这是要做大项目吧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回复
  • 疏勒牧人
    疏勒牧人 游客

    上海光源听说过,好像国内顶尖的射线装置都在那边?

    上海上海市
    回复
  • 人形弹幕发射器
    人形弹幕发射器 游客

    这个研究所看起来很牛啊,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做得很前沿!

    上海上海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