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牵头项目获得202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通讯员 党睿)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由我院党睿教授牵头,王立雄、谭慧姣、高子昂、刘宇星、胡振宇等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中国文物照...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750
重庆大学管科学院本科生在国际顶级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上发表学术论文 近日,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18级本科生朱致远,在学业导师向鹏成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所撰写的学术论文“Deciphe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750
中国海洋大学在手性脂肪族多环化合物合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王洪玉教授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赵刚研究员合作,在手性脂肪族多环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突破。他们提出了一种银介导的对映选择性氮杂亲电去芳构化方法,使乙烯基萘类化合物与偶氮二甲酸酯发生[4...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740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大王祥/汪杰团队在微塑料介导的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可降解塑料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双刃剑”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王祥教授与汪杰副教授团队在《全球变化生物学》发表研究,揭示可降解微塑料对土壤碳循环具有“双刃剑”作用。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作为微生物的易利用碳源,一方面促进碳分解和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则提...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7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Science Robotics》刊发北航研究团队和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 (记者 冯浩)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此前,能到达这里的深海机器人多为重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而对身长1米以内的小型机器人来...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2,9740
南开团队发文综述全球砂石资源循环缺口系统解决方案 (通讯员 曹植)近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植和副教授楚春礼团队与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的国际知名学者合作,在Cell旗下期刊One Earth发表题为...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740
研究揭示十字花科果实形状多样化的调控机制 果实是促进被子植物辐射分化的创新性状,含有多种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必需营养成分。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果实在被子植物中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等。通常,这些性状与特定的种子散播策略高度适应...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740
化学所在图案化浸润性调控液滴振动行为研究方面获进展 液体动态行为操纵在防结冰、液体输运、微流控等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异质浸润性表面可以精确调控液体表界面作用力,实现复杂动态行为的控制。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宋延林课题组探讨了异...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740
研究发现NLR蛋白免疫信号新通路 水稻是重要的主食来源。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严重病害。有研究发现,抗病受体NLR类蛋白在植物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分子抗病育种中得到广泛使用。而NLRs介导...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730
亚林所科研团队在土壤改良强化树木修复的微生物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phoCphoD编码细菌网络结构特征_proc 图2:生物炭不同施加量背景下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_proc 图3:根际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驱动因子_proc 微生物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对于维持生...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2,9710
天津工生所开发出定量异源途径设计方法 在构建高效细胞工厂的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微生物宿主中引入异源途径是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常用策略。这一策略可以扩展微生物的代谢潜能,实现从无到有的产品合成,并能够优化代谢...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710
电子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方佳明教授和谢纯雅博士在国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研究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方佳明教授与谢纯雅博士等合作,于《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研究“Breaking CSR Skepticism: How Virtual S...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700
美研究团队开发新型铂纳米催化剂用于重型燃料电池 3月24日,据《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网站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铂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膜电极组件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可将重型燃料...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700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李祯教授在仿生聚合物增强柔性钙钛矿电池性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s)在可穿戴设备、太阳能无人机等应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然而,在实际使用环境中,高湿度空气会加速钙钛矿材料的降解和相变,加速晶界裂纹扩展,引发薄膜断裂或界面剥离失效,最...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7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催化反应机理及器件构筑”项目中期自查会召开 6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催化科学”重点专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催化反应机理及器件构筑”项目中期自查会,在我校物质科研楼一楼会议室召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2,9690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廖广兰教授团队取得微流控稀有微粒富集方法最新研究成果 (通讯员 卓华晟)5月13日,Nature旗下首个工程领域子刊“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刊发机械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系廖广兰教授团队在微流控稀有微粒富集方法领域的最新成果... 科研动态 6个月前02,9670
研究发现强效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ALKBH5共价抑制剂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团队和杨财广团队,在ALKBH5小分子抑制剂发现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发现了靶向ALKBH5 Cys200的共价抑制剂,开展了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并通过化学生物学手...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70
科研人员发现光电-热电耦合效应可提升太阳电池效率 传统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受限于Shockley-Queisser理论极限,其长波区光子难以被光电转化利用。目前,如何利用长波区的能量来高效利用太阳全光谱能量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 科研动态 5个月前02,966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胡庆雷教授团队:基于相对距离剖面高阶重塑的多约束末制导律设计方法 (通讯员 任鹏程)导弹制导技术是现代军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末制导律的设计对于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具有关键作用。然而,随着目标防御系统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制导技术已难以满足复杂的作战需求。近日...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60
动物所发现温度诱导龟雌性发育的信号通路 动物的性别决定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对个体发育和种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性别决定过程中,雌性的发育被认为是默认的发育途径。例如,在人和小鼠中,当Y染色体缺失时,会默认性腺发育为卵巢。卵巢发育需要...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50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周易教授团队在神经形态视觉定位研究取得新进展 基于拟神经形态事件的视觉里程计是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领域的一个新兴技术分支。其研究目标是将仿生的拟神经形态视觉技术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状态估计任务,以解决传统方法在高速运动、非理想光照等极端工... 科研动态 8个月前02,9640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机械学院黄须强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尺寸一体成型高性能铜管 近日,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黄须强、吕朝阳科研团队,在有色金属高端管材制备及应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尺寸的一体近净成型高性能铜管,并为多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进步。 一直以来,如何使...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630
研究揭示新型“尾翼”介导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机制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作为荧光分子核心传感机制,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成像、分子逻辑器件及光电材料等领域。传统ESIPT荧光团(如HBO、HBT等)因必须依赖共轭体系内的分子内氢键,长...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20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科研团队揭示东亚夏季风临界点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气候临界点(climate tipping point)是指气候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气候系统状态会发生重大且不可逆的变化。科学家认为,过度的全球变暖可能会引...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620
研究揭示人类背根神经节发育转录调控机制并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 背根神经节(DRG)作为感觉神经元胞体的聚集地,承担着将感觉信号从外周传入中枢的重要功能。神经嵴细胞(NCC)可分化为DRG中的多种感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而这一过程需要特异的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调...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20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王鹤鸣、岳强、杜涛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Geoscience发表中国应对“天然沙短缺危机”新成果 近日,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王鹤鸣、岳强、杜涛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Substantial Increase in...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620
中韩开发纳米纤维素电极粘结剂助力锂硫电池研发 4月7日,据Wiley网站消息,清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和韩国江原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基于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维(TOCN)硫正极粘结剂,提高... 科研动态 4个月前02,9610
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新成果入选“芯片奥林匹克”ISSCC亮点论文 (通讯员 闫宁宁)2025年2月16-20日,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ISSCC 2025)在美国旧金山...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600
蓝细菌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蓝细菌作为光能驱动的合成生物学重要底盘细胞,是捕获和转化二氧化碳的重要微生物。蓝细菌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物基产品。生物钟通过调控蓝细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基因表达、重要代谢途径... 科研动态 7个月前02,9600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升、刘斯团队设计一个新型的乙醇酸荧光生物传感器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随着经济的发展,乙醇酸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价值在逐年增长。作为乙醇酸合成的首选宿主,大肠杆菌的乙醇酸代谢途径被改造来提高产量。为了高通量筛选高产菌株,一种能够快速对乙醇酸浓度进行定量的... 科研动态 9个月前02,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