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读博、5年后当教授,他是怎么做到的? 47岁决定转行到学术界,5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跟比自己小20岁的人一起上课,利用工作及陪伴孩子的间隙进行实验研究,对于Roger Tipton来说,这也许是破除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 最近,在Natur...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270
他的精神照亮后辈追求真理之路 “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每一个人,让人如沐春风。”“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照亮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今天,我们纪念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精神。” 9月29日,中国...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920
夏培肃:为中国“芯”甘为人梯 在男性研究者居多的计算机领域,夏培肃女士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很多行业大咖尊称她为“夏先生”。 她曾和冯·诺伊曼在同一所学校深造,却坚持回国,走上了开拓中国计算机技术之路,并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940
80后博导张桥,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2025 年 6 月 9 日,苏州大学迎来新任校长,材料科学家张桥出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43 岁的张桥成为 1982 年苏州大学更名以来的最年轻校长。 张桥,1982 年 6 月出生,2004 ...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350
脑瘫男孩发3篇SCI,即将“博士”毕业 早上7点过,兰州的天刚蒙蒙亮,不管有没有课,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博士旁听生谢炎廷都会去学校,自习或者旁听。 13分钟,这是谢炎廷从家里走到教室所需要的时间。因为脑瘫,走路时他身体会不由自主往左倾斜...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20
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广袤星空 “1964年是父亲特别忙碌的一年,我当时十岁,印象里那一年他几乎没有回家。”10月10日,在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前夕,“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与东南大学师生分享了父亲的故事,他...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340
李绍前:北斗人的无限远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利用北斗七星明方向、辨方位。而今,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天际组网形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着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彰显着一批中...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9370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赵忠贤:初心不改 超越不断 60多年前,当年轻的赵忠贤背起行囊来到北京时,中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如今他年逾八旬,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已跻身世界的前列。 赵忠贤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潜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40
新中国第一位博士,答辩导师团豪华到令人害怕…… 他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获得001号博士学位证书 我国博士研究生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 马中骐 1977年 中国恢复高考 1981年 我国也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毕业生 1982年2月6日 中国科学院...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60
谭垦:追蜂人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650
刚被聘为985领军教授,他又考博成功了!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网站近期发布的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考核结果, 奥运冠军武大靖拟被录取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学院方面介绍,武大靖专业素质考核成绩80分,综合素质考核得分...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470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惊艳出圈! 近日,一位“90后”女博士惊艳出圈,她的“tittle”也令众多网友表示惊讶。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上海音乐学院“90后”青年教师刘雯雯! 她凭着中国最“土”的传统民间乐器,登上一线国际舞台...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80
“顾好大家才有小家” 一个双人布沙发、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搬到哪儿都带着的书柜……在王淦昌小女儿王遵明家的客厅里,简单的几件家具透露出朴素的生活气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对物质条件要求都不高,已经习惯了。”王遵明说。 ...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8940
严济慈:用科学守护抗日战争中的“信息阵地” 一枚小小的石英片跨越山海,写下抗日战争中信息“保卫战”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背后是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严济慈情笃科学、心系祖国的奉献与坚守。他以一枚石英片为起点,不断攀登物...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4340
“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文章导读 他放弃攻读博士,毅然回国;没有计算机,就靠手摇计算器算出火箭弹道;他主持设计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却默默无闻数十年。14岁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一生践行“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的誓言,从探空火...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410
从零到国际领先,自力更生铸利器 2015年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4个研究中心的科研骨干齐聚一堂。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的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国际重离子领域急需一台低...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110
博士生一作发表论文11篇,参与千万级国家课题,奖学金10万 他瞄准材料领域前沿技术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参与千万级/百万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国家奖学金及一等、专项奖学金7次,累计十余万元; 他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40
精工毫厘间 守护“太空之眼” “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我们倍感幸运,这是对团队多年来努力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攀登技术高峰,服务于更多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学精密仪器研制技术与工艺团队负责人薛辉说...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6580
高能物理世界里的“追光者” 10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叶铭汉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这位百岁老人为中国建造核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和在世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20
钱临照:在战火中淬炼科研利器 1937年冬的北平,寒风裹挟着日寇铁蹄的轰鸣。在东皇城根甲42号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31岁的钱临照正与同事们将精密仪器拆解装箱。此刻,这座承载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希望的科研重镇,已处于日军包围...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6310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扎根麦田助增产 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培育推广抗病、高产的远缘杂交小麦;组织开展多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为促进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30
郭光灿:逐梦量子领域“无人区” “我要把中国的量子学科建起来,把中国量子发展缺失的那20年给补回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44年前的这个决定,让他走向了开拓并奠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道路。 虽已进入耄耋...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6760
从厨师自考博士成为大学教师,他23年奋斗史火了:坚持梦想,做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定要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 不惑之年过后,韩雷把自己近乎一半的人生经历浓缩为这句话,并打算用余生继续践行它。 一位只有中学学历的厨师,辞职后一路“开挂”:从自考专科到本科,考研后又读博,最终毕业...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400
许琨:为了一粒种子 4年前,我跟许琨有过一面之缘。他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丽江高山植物园的主任。我知道他2006年从昆明远赴丽江高山植物园,十几年如一日跟高山植物打交道,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 最近,趁着去丽江采访,我...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440
他离去三年,“科学启明星”依旧闪耀 2010年冬日的一天,阳光洒向北京市海淀区一栋墙体泛黄脱落的老式板楼。16岁的李星煜同10余名中学生有些许紧张,因为他们要拜访住在这里的一位著名科学家。 门一打开,慈祥和蔼的王绶琯侧身迎接他们进屋,所...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20
发CNS论文超24篇!知名教授曾被迫离职,现已加盟西湖大学 近日,西湖大学官网更新后(3月14日)显示,RNA生物学的国际领军人物、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杰出教授付向东已加入西湖大学,担任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讲席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付向东目前...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30
郑强教授,又去一所大学! 6月11日下午,知名学者、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师生作题为《新时期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的报告。 报告会开始前,董事长王新奇为郑强教授赠送创办人书法作品。 报告会...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40
颜宁院士,到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 刚刚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颜宁院士,近日赴华中农业大学演讲。 据华中农业大学官网介绍,6月1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颜宁应邀做客硕彦讲...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630
新中国首届院士,中国物理学界泰斗——饶毓泰 江西临川以频出才子而远近闻名,但多为文人骚客,科学界人士少之又少,饶毓泰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多番查阅资料了解到,饶毓泰早年便设计了新型低压电弧光源...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700
王娜:“追赶星光”37年,天山脚下打造观天“神器” 春寒料峭,乌鲁木齐南郊,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观测站大院里,几头“串门”的野马鹿悠闲地啃食着枯草。不远处,望向苍穹的射电望远镜,不时扭转“脖颈”,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又是一年春来到。王娜走在沙沙作响...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