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铸深蓝——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锐 近日成功将嫦娥六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其强大心脏中有一个核心部件——氢泵叶轮,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团队研制。杨锐因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走进...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3280
师从施一公,90后万蕊雪已发表13篇CNS!迎接“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 刚30岁出头,万蕊雪就为攻克“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剪接体三维结构解析及工作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她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后直博清华大学医学院;20... 学者风采 2个月前131,2710
活该爆红!出身农民,拒做高官,落选院士,却被叫人民校长 7月2日上午,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王树国致辞时大雨骤降,党委书记卢建军立即为其撑起雨伞,这感人的一幕一时传为佳话,这个典礼也被称为“给毕业生最好的一课”。 论级别,两人平起平坐;论年龄,王校...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80
“骗”走中国首富10个亿竟还当上院士?刚刚又拿世界大奖,他到底是啥来头! 那个骗走马云10个亿,被阿里同事指着鼻子让他滚蛋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他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而且被公认为,近10年来中国最好的首席技术官。 不仅如此,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民营企业中唯一...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110
他当了31年讲师:只讲课不评职称,连学院教授都是他的学生 24岁那年被评为讲师时,龚德才曾经开玩笑说:“ 我要创个纪录,成为一个从最年轻到最年长的讲师。”不料,一时戏言如今却成为现实。” 最近几天,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5岁的讲师龚德才在网上走红。在接...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00
接力“逐日”勇攀登 四代科研工作者、12万多次实验、10余次创造世界纪录……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这...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60
“90后”追光者:挑战科学极限 论文被《科学》接收了。收到通知的那一刻,郭相东知道自己3年前的那个决定做对了。 当时,他放弃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的高薪职位邀约函,转而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选择留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820
山东大学生物科学2007级校友李婧华获2025斯隆奖 近日,2025年斯隆研究员奖出炉,全球共计126名青年研究员获奖,山东大学生物科学2007级校友李婧华获此殊荣。 李婧华,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在美国杜克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030
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先驱 文章导读 你是否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一个人在6平米的陋室、病痛缠身的绝境中,依然执着演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公式?他用2页手稿撼动世界数学界,以“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推进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国际誉为...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420
煤炭清洁利用的“魔术师” “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而已,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得知自己获得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谦虚地说道。 40多年来,刘...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980
季羡林:今天抄了一天毕业论文,手痛 提到季羡林先生,你的印象是什么? 1、“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佛学家,社会活动家; 3、掌握多门外语技巧,“英德梵俄法巴利吐火罗文”统统不在话下; 4、千...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220
杨维康:睡在车底的科学家 科研人员夏天睡在车底。受访者供图 “你猜,它们在干吗?”新疆天山北麓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内,几个人趴在望远镜后窃窃私语。 发问的人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杨维康,而...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5880
国家时间基准,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郭新兴(左二)和同事对光纤时间传递设备进行出厂测试。国家授时中心供图 在构建国家时间基准、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过程中,一条条穿越山河的光纤,如同精密的时间神经,连接着太原、石家庄、北京...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660
三十年热忱,照彻智造路 徐志刚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一代代中国科学院人的爱国情怀激励我们不断奋斗,我们将科研工作始终定位于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产线与系统研究室主任徐志刚在接受...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7030
孔洁:20年,在星辰大海中坚守自己的方向 孔洁在“天问一号”能量粒子分析仪飞行件交付前留影。近代物理所供图 “在大西北坚守的20年里,幸福对我而言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满足与喜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4620
杨锐:钛铸强国器 杨锐 受访者供图 “奋斗者”号载人球舱在10909米深海顶住2000头非洲象般的压力,长征五号氢泵叶轮在-253℃超低温下以超音速旋转,C919大飞机国产发动机的钛铝叶片划破长空……这些“大国重器”的...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6780
同济教授当选世界心理治疗学会首位中国籍主席 7月15日,世界心理治疗学会(World Council of Psychotherapy, WCP)在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大学召开理事会,来自15个国家的理事、副主席和主席参会,交流讨论WCP工作并...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1,3240
北斗“铸星人”:用中国精度织就苍穹智慧网 团队成员在做卫星单机信息流桌面联试工作。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苍穹之上,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织就一张智慧之网。其中,有14颗“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研制的。北...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280
他在微观世界当“守镜人” 赵阳 大连化物所供图 在材料科学的浩瀚海洋中,有一群人痴迷于探索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球差电镜分析测试工程师赵阳,就是其中一位“守镜人”。 “科研生...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780
探索至真至美的数学世界 席南华在作数学科普讲座。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席南华,1963年生,广东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2005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上海... 学者风采 2个月前02,8280
从零到国际领先:一个中国科研团队的十七年攀登路 2013年7月,侯小琳(中)带领团队在青海湖采集沉积物样品。地球环境所供图 2008年,意大利罗马。在第十一届加速器质谱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间隙,丹麦技术大学终身教授侯小琳被几位来自家乡的科研人员叫...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7100
北大韦东奕上课照片走红,板书潇洒,新发型吸睛,网友:这要打脸多少“只会翻PPT”的老师? 屡次因为教学而登上热搜的北大“扫地僧”韦东奕,近日又因为一张教学照片火了。 最近的一次课堂上,据现场学生反馈,韦东奕在讲解时,已经开始较多地照顾学生感受,且适时调节讲课速度。更改了授课方式,展现出...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560
“双院”院士,全职加盟!颜宁发文难掩激动:超级喜欢她! 5月26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方面发布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睡眠与意识课题组招聘公告透露,该课题组负责人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丹扬,她将于2025年6月全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担任资深研究员...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620
郑强,去了这所高校 据湖南信息学院官微消息,近日,知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郑强教授到访湖南信息学院,为师生们带来题为《中国的强大需要教育和文化的强大》的专题报告。 图源:湖南信息学院 在讲座中,郑...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580
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校方回应 近日,一则“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的消息在网络热传,引发热议。 有网友晒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的公示材料照片,称韦东奕已正式成为北大副教授,长聘日期从2025年8月1日开始。 ...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990
江河清:以“膜法”革新叩响低碳大门 江河清(中)指导团队成员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当“双碳”目标成为时代命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不仅是战略选择,更关乎人类未来。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兼具催化和分离功能的催化膜,是电解水制氢...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4890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孟晚舟、孙小蓉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7月2日,《财富》(中文版)发布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Most Powerful Women,简称MPW),华科大校友孟晚舟、孙小蓉入选。本年度主题为“寻找真实的增量”。 孟晚舟,历...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7510
王守觉:一生求新只为摆脱“洋拐棍” 王守觉 半导体所供图 改革开放后,国内曾一度热衷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而忽视自主创新研发。在中国电子学会的一次年会上,半导体电子学家王守觉针砭时弊,在报告中贴出了他以《西江月》词牌填写的一首词作...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2,7220
中国天眼“超长待机”的背后 FAST索网工程完成合龙。团队供图 6月,随着夏季到来,贵州山区迎来雷电、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小高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于东俊...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4280
张晓东:扎根一线16年,从“小学徒”到“劳模工匠” 张晓东在超净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今年对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正高级工程师张晓东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他不仅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所在的微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也荣... 学者风采 3个月前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