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天使”守护者

江豚在水下游弋。水生所供图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提起长江江豚,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微笑天使”的可爱模样,也会想起长江江豚的守护者——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长江江豚...
2个月前
0540

郑强,去了这所高校

据湖南信息学院官微消息,近日,知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郑强教授到访湖南信息学院,为师生们带来题为《中国的强大需要教育和文化的强大》的专题报告。 图源:湖南信息学院 在讲座中,郑...
1个月前
0150

黄立华:深耕盐碱地的工匠

黄立华 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的一天,在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大安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黄立华正在俯身查看稻苗长势。每年三四月份,他都会到盐碱...
2个月前
0720

李可:听懂海洋生命的“暗语”

李可(左)在指导实验。海岸带所供图 清晨的海岸,浪花拍打着礁石,海风夹杂着咸湿的气息,李可带着学生蹲伏在海滩上。他们穿着防水靴,手持小刀和软毛刷,仔细寻找海星的栖息迹象。李可轻柔地用刷子将海星从岩面拨...
2个月前
0830

刘小京:农业科研要考虑“后天的事”

刘小京在柽柳试验田。冯丽妃 / 摄 初夏的细雨零星落在渤海湾,距离海岸线20公里的河北沧州海兴县小山村山西洼,一片茂密的柽柳林舒展着叶片。林下,悠闲踱步的大白鹅啄食着谷粒,时而昂首发出“嘎嘎”的欢叫...
2个月前
0350

80后博导张桥,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2025 年 6 月 9 日,苏州大学迎来新任校长,材料科学家张桥出任校长,值得一提的是,43 岁的张桥成为 1982 年苏州大学更名以来的最年轻校长。 张桥,1982 年 6 月出生,2004 ...
2周前
0140

李绍前:北斗人的无限远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利用北斗七星明方向、辨方位。而今,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天际组网形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人类提供着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彰显着一批中...
2周前
0500

“一竿子插到底”,他们“追光”前行

太阳X射线-极紫外成像仪 4米碳化硅反射镜研制团队。长春光机所供图 “科技工作者要做建设大军里真正的排头兵。这个排头兵不仅是要找一条路,还要披荆斩棘,让后面的建设大军能够跟上来。”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
2个月前
0920

徐力刚:十年冷板凳 一颗赤子心

徐力刚 受访者供图 在鄱阳湖枯水期暴露的泥地中,几个人合力抬着地下水打井装备艰难前行,目标是停靠船舶5000米外、更靠近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段距离正常行走也需要1个小时,在泥地且负...
2个月前
0500

他让制取聚乙醇酸“两步变一步”

王瑞在中试现场。受访者供图 2025年1月1日,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元旦佳节的温馨中时,在大连市松木岛中试基地的厂房里,十余名科研人员却围坐在三层楼高的工业装置旁。他们手里端着热腾腾的饺子,耳边响着窗外寒...
2个月前
0550

朱葆琳:在“两山之间”探索交叉学科生长点

朱葆琳(1921—1996) 我国最早开展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学者之一,从事汽液平衡、化工数据关联等化工热力学方面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之一)研究室主任,学...
2个月前
0540

高原上的守望者

1985年,海北站科研人员在野外测定绵羊呼吸对高原草甸碳排放的影响。西北高原所供图 从位于西宁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出发,穿过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冷龙岭的雪线在车窗外逐渐清...
2个月前
0580

杨春和:把“绝不可能”变成“完全可行”

杨春和 武汉岩土所供图 5月的一天,武汉暴雨。当《中国科学报》记者一早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准备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岩土所油气中心负责人杨春和刚刚送走一拨客人...
2个月前
0610

李依依: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

1959年8月31日,本报刊发报道《竞赛还没有结束》,讲述了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积极竞争、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故事。李依依那时只有26岁,是一号高炉的工长。 196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简称...
2个月前
0430

25年长跑,他们破解柴油车尾气净化难题

2011年,贺泓(中)与团队成员在中国重汽产线做生产工艺研究。受访者供图 柴油车尤其是重型货车堪称“经济动脉”——承担着全国70%以上的公路货运量,是物流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但这个“大力士...
2个月前
0610

“从1到100”,为科技创新架设产业化桥梁

团队成员在做实验。天津工业生物所供图 凌晨5点的天津站浸在靛蓝的天色里,10名来自南方的年轻人拖着行李箱穿梭在晨间客流中。他们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倦意,但眼里泛着光,那是即将开启科研生涯的人所特有的。 ...
3个月前
0530

“顾好大家才有小家”

一个双人布沙发、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还有搬到哪儿都带着的书柜……在王淦昌小女儿王遵明家的客厅里,简单的几件家具透露出朴素的生活气息。“受父亲的影响,我们对物质条件要求都不高,已经习惯了。”王遵明说。 ...
2周前
0520

元老与“3+4”

2019年,王元在办公室。刘建亚/摄 1981年,王元、陈景润、潘承洞(从左至右)在山东大学。刘建亚供图 1996年,王元(右)与刘建亚在香港。臧文安/摄 70年前,一位年轻的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这...
3个月前
0460

郭寅龙:深耕质谱解机理 匠心铸器砺初心

郭寅龙 受访者供图 2012年初,某市连续发生令人痛心的硫化氢中毒案件。当地政府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侦办,但由于检测技术能力有限,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半年时间毫无进展。 该市公安局辗转了解到中国科学院...
3个月前
0460

朱建喜:去做一些国家着急的事情

开栏语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精湛技艺雕琢科学事业,以匠人之心推动科技进步,在实验室、在田野间、在工程一线,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为国家发展筑牢基石。中国科学报自今日起推出“科苑名...
3个月前
0450

梁炜:深耕工业无线技术领域的“拼命三娘”

梁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向科研‘无人区’发起挑战,意味着会面临诸多基础性难题,越是没人做,我们作为科研‘国家队’就越要做这个开路先锋。”梁炜骨子里自带一股闯劲,是同事眼里的“拼命三娘...
3个月前
0450

执着自强铸新药  融合创新为民生

吴蓓丽团队通过解析蛋白质分子结构,揭示了HIV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图中紫色螺旋为CCR5蛋白分子,橘黄色和蓝色小球为马拉维诺,多面体为HIV。 徐华强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首次解析了视紫红质与阻遏蛋白完整...
3个月前
0510

郑理:破译硅基半导体“密钥”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郑理长期在“方寸之间找出路”。 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硅基半导体与器件集成的研究工作,突破“硅”电学和光学性能极限问题...
2周前
0440

胡敦欣:耕海探洋 水到渠成

胡敦欣(1936年— ),山东即墨人,物理海洋学家。1961年于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大学毕业。1966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年当...
3个月前
0560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火星北半球。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国家天文台供图 凌晨两点的会议室,见底的咖啡杯在会议桌上围了一圈,计算机屏幕的光映衬着十几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但围桌而坐的人们却很兴奋,边研读文献,边讨论怎么有效提取数...
3个月前
0480

这个创造世界纪录的团队,想改变一点点世界

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工程热物理所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的“朋友圈”中,至今流传着他认真写论文、催导师改论文的故事。 但发论文不是陈海生做科...
3个月前
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