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简称上海天文台)成立于1962年,其前身是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天文台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天文台。目前上海天文台包括徐家汇园区和佘山科技园区两个部分,徐家汇为总部。天文观测台站位于上海松江佘山地区。
上海天文台以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物理以及行星科学为主要学科方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天文观测技术和时频技术,努力为天文观测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若干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研究团队;在应用研究方面,上海天文台在国家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天文台设有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天体物理研究室、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部门。拥有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观测台站(已建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国际VLBI网数据处理中心、1.56米口径光学望远镜、60厘米口径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全球定位系统等多项现代空间天文观测技术和国际一流的观测基地和资料分析研究中心,是世界上同时拥有这些技术的7个台站之一。上海天文台是中国VLBI网和中国激光测距网的负责单位。
上海天文台现有工作人员37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7人、国家“杰青”获得者2人。设有天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生培养点,在学硕士生71人、博士生103人、在站博士后17人。
上海天文台将在天文学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做出更具有国际显示度的工作,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生态环境修复中心、生物资源利用中心等3个研究部门,主办中文核心期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拥有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5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深海研究中心,建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制品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牵头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2个功能实验室,设有学会联合办公室、文献信息中心、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公共技术中心、海洋科学大数据中心、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7个研究支撑单元。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电子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微电子科学技术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重要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所的目标定位是针对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和人口健康、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团簇平台,重点开展病毒学、新兴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创建于1958年10月,是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机构。上海技物所以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研究为定位,以红外光电新材料、新器件、新方法等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的航空航天有效载荷、红外凝视成像及信号处理、红外焦平面及遥感信息处理等技术。
这些科学家太低调了,应该多宣传他们的贡献
VLBI技术这么厉害啊,难怪嫦娥工程这么精准
带孩子去过佘山观测站,工作人员讲解特别耐心 👍
徐家汇和佘山都有园区?下次去上海一定要去参观
没想到我们国家的天文研究水平这么高,自豪!
65米望远镜真的太震撼了!能不能在网上看到它拍摄的照片啊?
在上海生活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佘山有这么厉害的研究设施 😲
两位院士坐镇,难怪科研实力这么强
是啊!院士团队带领下的科研实力肯定很强
希望多开放一些科普活动,让更多孩子爱上天文
完全同意!应该多开设些天文夏令营之类的活动
VLBI技术是不是用来给嫦娥探月工程导航的那个?太专业了
这些科研工作者真不容易,默默为国家做着这么重要的研究
300多人确实不多,但看科研成果就知道效率多高了
我上学时去佘山参观过1.56米望远镜,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工作人员才300多人?比想象中少好多,看来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国内天文学研究的重镇,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好厉害!不知道对普通人开放参观吗?想去看看
上海天文台的历史真是悠久啊,从徐家汇天文台算起都15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