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2个月前发布 25 0 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是一个依托大科学装置,主要从事重离子物理基础和重离子束应用研究、相应发展先进粒子加速器及核技术的基地型研究所。

所在地:
中国
收录时间:
2025-03-03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根据1956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设立的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1962年正式使用现名。现有职工98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及高层次研究骨干近百人,在读研究生800余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建成国际一流的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加速器驱动的先进核能技术研究基地为战略目标,开展原子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放射生物学、核材料与工艺技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核技术相关材料科学、同位素研发、粒子加速器等研究并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是我国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运行和建设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320kV高电荷态综合研究平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等实验平台,还建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重离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离子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空间辐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坚持“四个面向”,引领我国重离子科学与技术、加速器驱动核能技术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先后合成了铀最轻的同位素214U40个新核素;首次测量35个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保持着直接测量核态寿命最短、同类技术精度最高的世界纪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原创提出解决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思路”——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突破强流离子加速器核心技术,使我国在高电荷态离子源和连续波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科技赋能生产力方面,转化了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辐照诱变育种、核孔膜等多项应用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成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案例。截至202410月,各类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18项。

新时代,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将紧密结合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再立新功。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坚持创新驱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并重,聚焦新能源与先进储能、新生物、新材料领域,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突破领域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重大创新成果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青岛能源所拥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与化工工程共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两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形成了涵盖生物、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学科培养体系。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