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

在九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微系统所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布局,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骨干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微系统所坚守科技报国初心,肩扛科技强国使命,几代领导班子率领全所职工持续探索,顽强奋斗,产出了一批优异的科研成果,在微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走出了一条有微系统所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上海微系统所发挥创新策源地功能,先后解决了高端硅基集成电路衬底材料200mm SOI和300 mm大硅片的自主可控问题,消除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隐患;高性能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件助力光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量子优势,为我国光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确立了特种宽带无线传感网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特种信息化领域大规模应用和通信体制由窄带向宽带的技术跨越;先后发现最快相变存储材料、单质开关材料和新原理器件,原创成果两次在Science上发表;建成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能源环境新材料原位电子结构综合研究平台,持续支撑高影响力基础研究成果的产出。
上海微系统所持续探索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道路,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实践“扶上马,送一程,再创新”的发展道路,宽带无线通讯和高端硅基衬底材料技术先后孵化出瀚讯和硅产业集团两家上市公司,成为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贡献经济的成功范例;基于微系统所在微纳传感器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泛摩尔领域技术转化和产品研发对高端平台的需求,策划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成为上海市研发与功能转化平台的标杆。
十四五开局,研究所不断凝练发展目标,精心制定综合科研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和创新平台规划,集成电路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2022年成功入列科技部首批20个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硅片和高性能单光子探测成果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超导集成电路技术填补技术空白,柔性脑机接口成果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创新目标,建设百年强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海微系统所现有传感技术、集成电路材料、微系统技术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无线传感网与通信、太赫兹固态技术、高端硅基材料三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设有传感技术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太赫兹固态技术实验室、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实验室、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超导电子学实验室、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2020 X-Lab实验室等九个实验室。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上海微系统所共有在职职工762人。其中科技人员469人、支撑人员232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2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82人。上海微系统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材料物理化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被列入中科院重点学科。在读研究生571人(其中硕士生276人、博士生295人),在站博士后49人。
上海微系统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始终不忘初心,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始终牢记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全力以赴促发展,聚精会神谋创新,为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研究所。建所以来,光电所在自适应光学、光束控制、微纳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官网,涵盖科研进展、交流合作、招生招聘、学术活动等多方面资讯,展示了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成果、人才等信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网站主要对科研成果,合作交流,人才招聘、科普教育、专业资料参考、珍稀植物、植物数据库、植物志、GIS、植物生物地理、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北京植物园、中国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植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介绍。
开设有9个实验室,研究方向这么全面,感觉需要很强的统筹管理能力
特种无线传感网这个方向太实用了,在智能城市建设中应该会很有前景
看到这些成就,不禁想到钱学森前辈当初建设科研体系的远见
希望在材料科学领域能有更多突破,现在的’卡脖子’技术太多了
査阅了资料才明白他们研发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多厉害,真是黑科技👍
研究生培养点设置的挺全面,感觉很适合做前沿研究
一位中科院院士,一位美国院士,这师资力量确实强
对SOI材料这块不太了解,有没有科普文章可以看看?
两家上市公司,科技转化做得不错啊,这才是真正的产学研结合
766人的研究所能做出这么多成就,效率是真的高,想了解他们的科研激励机制是什么样的🤔
球墨铸铁、铀分离膜、集成电路…这些技术成果太硬核了,致敬这些科研人员!
这个研究所历史这么久啊,1928年就成立了,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