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我校承办第四届认知计算与系统会议(ICCCS2025)
文章导读
当认知智能遇见系统创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300余位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在第四届认知计算与系统会议上,围绕脑机接口、神经拟态计算机、无人系统自主诊断等前沿议题展开激烈交锋。从脑老化干预到空天智能控制,从机器视觉到类脑计算,这场学术盛宴不仅揭示了认知计算的最新突破,更描绘了未来科技赋能产业的宏伟蓝图。一文带你直击现场,洞悉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11月21日-23日,第四届认知计算与系统会议(ICCCS 2025)暨第69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学术沙龙在成都举行。大会紧扣“认知智能引领未来,系统创新赋能产业”主题,聚焦认知计算理论、智能系统研发、跨领域应用等核心议题,采用“主论坛+分论坛+学术沙龙”的复合模式,设置1个主论坛、4个专题分论坛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学术沙龙。
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认知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共同承办,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单位协办。
来自国内外认知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产业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超过35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专家深入分享了认知计算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校党委副书记彭岚教授出席大会并致辞,本次会议由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共同承办,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许斌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程洪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华平教授为大会共同主席。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认知计算与系统领域的200余篇学术论文投稿,论文作者在会议期间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海报展示,并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程洪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介绍了大会筹备情况和核心议题,强调了认知计算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彭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纪峰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许斌教授、我校机电学院党委书记骆德渊等分别致辞,表示了对参会专家和学者的诚挚问候与热烈欢迎。


主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围绕“脑老化的脑器交互理论与干预调控技术”作了学术分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先彬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路网状态空地协同认知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王大轶研究员分享了“基于能力定量表征的无人系统自主诊断重构方法”的学术报告,浙江大学潘纲教授分享了“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的初步实践”的前沿主题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讨论。

主论坛后,4个学术专题分论坛同期举行,分别聚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前沿”、“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空天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四大方向。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类脑运动规划、视觉驱动机器人学习、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空海跨域协同等热点问题和前沿进展。

“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前沿”论坛

“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论坛

“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论坛

“空天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论坛
ICCCS 2025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学校机电学院在认知计算与系统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为后续机械学科、电气学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强化智能机器人、复杂机电系统等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成电智慧。
© 版权声明
本文由分享者转载或发布,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这会议规格也太高了吧,成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