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医工程学院廖洪恩领衔的“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查找参加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出版检索稳定,快至7天录用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文章导读
你是否知道,一台国产机器人正悄然改写肺癌诊疗的历史?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经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由清华大学廖洪恩教授团队打造,近日正式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面对肺部深部病灶定位难、操作精度低的全球性难题,该系统突破多模态导航、柔性控制等关键技术,以更小巧、更智能、更精准的姿态,实现复杂气道的无创精准介入。它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将高端手术机器人带入基层医院,让百万肺癌患者迎来早诊早治新希望。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由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廖洪恩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作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并拥有全部核心知识产权的经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其获批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高端柔性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垄断,彰显了我国在这一细分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

我国是肺癌第一大国,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例。传统经呼吸道介入诊疗通常采用支气管镜,但由于深部呼吸道分支结构复杂且狭窄,肺部生理运动动态变化大,病灶位置容易发生动态偏移,导致难以实现精准定位。同时,支气管镜在深部呼吸道的操作受限,难以灵活控制,精确操作难度极高,影响了诊疗效果。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显著突破了经呼吸道诊疗在深部气道可达范围和操作精准度方面的局限性,成为辅助医生实施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肺部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生医工程学院廖洪恩领衔的“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

该项目在机器人智能导航技术、诊疗介入策略、柔性机器人多操作模式及多自由度主从诊疗器械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主要解决了多模信息感知、柔性操作技术、精准控制系统和临床验证体系等四个方面的核心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生医工程学院廖洪恩领衔的“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经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用于临床实验

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采用紧凑型驱动单元,相比进口同类产品体积显著减小,无需改造现有手术室即可快速部署,满足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需求。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显著降低了临床使用的门槛。在前期临床试验中,该机器人已在呼吸科和胸外科等多个科室成功完成复杂手术,表现出优异的临床性能。

清华大学生医工程学院廖洪恩领衔的“经呼吸道多模式智能精准诊疗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利用经呼吸道智能诊疗机器人精准抵达病灶位置

该项目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填补了国际研究空白,为肺癌等重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精准诊疗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在业内引起广泛反响。项目整机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项目核心指标顺利完成。

供稿:生医工程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 版权声明
2025年数据科学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DSIS 2025)
第二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学术会议(BDAIA2025)
2025年第四届先进的电子、电气和绿色能源国际会议 (AEEGE 2025)
2025年第二届亚太计算技术、通信和网络会议(CTCNet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多学科征稿、征稿主题广 | 免费主题匹配
2026年第五届算法、计算和机器学习国际会议(CACML 2026)
2026年第八届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CSECS 2026)

相关文章

查找最新学术会议,发表EI、SCI论文,上学术会议云
第三届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CONF-MLA 2025)
热门国际学术会议推荐 | 立即查看超全会议列表

1 条评论

  • 丝路琴心
    丝路琴心 游客

    这个突破太给力了!国产医疗器械终于站起来了👍

    重庆重庆市
    回复